鹿茸

鹿茸
名稱
鹿茸
拼音
Lurong
英文名
Hairy Antler Pilose Antler
拉丁名
Cervi Cornu Pantotrichum
分類
動物類

鹿茸更多資訊

產地
主產于吉林、遼寧、河北等地。
性狀
花鹿茸:呈圓柱狀分枝,具一個分枝者習稱“二杠”,主枝習稱“大挺”,長17~20cm,鋸口直徑4~5cm,離鋸口約1cm處分出側枝,習稱“門莊”,長9~15cm,直徑較大挺略細。外皮紅棕色或棕色,多光潤,表面密生紅黃色或棕黃色細茸毛,上端較密,下端較疏;分岔間具1條灰黑色筋脈,皮茸緊貼。鋸口黃白色,週邊無骨質,中部密佈細孔。體輕。氣微腥,味微鹹。具二個分枝者,習稱“三岔”,大挺長23~33cm,直徑較二杠細,略呈弓形,微扁,枝端略尖,下部多有縱棱筋及突起疙瘩;皮紅黃色,茸毛較稀而粗。 二茬茸與頭茬茸相似,但挺長而不圓或下粗上細,下部有縱棱筋。皮灰黃色,茸毛較粗糙,鋸口週邊多已骨化。體較重。無腥氣。 馬鹿茸:較花鹿茸粗大,分枝較多,側枝一個者習稱“單門”,二個者習稱“連花”,三個者習稱“三岔”,四個者習稱“四岔”或更多。按產地分為“東馬鹿茸”和“西馬鹿茸”。 東馬鹿茸:“單門”大挺長25~27cm,直徑約3cm。外皮灰黑色,茸毛灰褐色或灰黃色,鋸口面外皮較厚,灰黑色,中部密佈細孔,質嫩;“蓮花”大挺長可達33cm,下部有棱筋,鋸口面蜂窩狀小孔稍大;“三岔”皮色深,質較老;“四岔”茸毛粗而稀,大挺下部具棱筋及疙瘩,分枝頂端多無毛,習稱“撚頭”。 西馬鹿茸:大挺多不圓,頂端圓扁不一,長30~100cm。表面有棱,多抽縮乾癟,分枝較長且彎曲,茸毛粗長,灰色或黑灰色。鋸口色較深,常見骨質。氣腥臭,味鹹。 飲片多呈紅黃色或者紅棕色。
品質
以粗壯、挺圓、頂端豐滿、毛細柔軟、色紅黃、皮色紅棕、有油潤光澤者為佳。
性味
甘、鹹,溫。
功效
壯腎陽,益精血,強筋骨,調沖任,托瘡毒。用於陽痿滑精,宮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眩暈耳鳴耳聾,腰脊冷痛,筋骨痿軟,崩漏帶下,陰疽不斂。
來源
鹿科動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 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習稱“花鹿茸”,後者習稱“馬鹿茸”。夏、秋二季鋸取鹿茸,經加工後,陰乾或烘乾。
關於我們廣告條款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