蘄蛇

蕲蛇
名稱
蘄蛇
拼音
Qishe
英文名
Long-nosed Pit Viper
拉丁名
Agkistrodon
分類
動物類

蘄蛇更多資訊

產地
主產于江西、福建、浙江、湖南等地。
性狀
本品卷呈圓盤狀,盤經17~34cm,體長可達2m。頭在中間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上齶有管狀毒牙,中空尖銳。背部兩側各有黑褐色與淺棕色組成的“V”形斑紋17~25個,其“V”形的兩上端在背中線上相接,有的左右不相接,呈交錯排列。腹部撐開或不撐開,灰白色,鱗片較大,有黑色類圓形的斑點;腹內壁黃白色,脊椎骨的棘突較高,呈刀片狀上突,前後椎體下突基本同形,多為彎刀狀,向後傾斜,尖端明顯超過椎體後隆面。尾部驟細,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質鱗片1枚。氣腥,味微鹹。
品質
以條大、頭尾齊全、花紋斑塊明顯、內壁潔淨者為佳。
性味
甘、鹹,溫。
功效
祛風,通絡,止痙。用於風濕頑痹,麻木拘攣,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痙攣,破傷風,麻風疥癬。
注解
“龍頭虎口”:指蘄蛇頭部呈扁平三角形,鼻尖向上,口較寬大,猶如龍頭虎口。“方勝紋”:指蘄蛇背部兩側各有的黑褐色與淺棕色組成的V形大斑紋17~24個,其斑紋頂端在背中線上相接,形似古代書生的方勝帽形狀。“念珠斑”:指蘄蛇白色腹部上雜有多數黑色類圓形斑點。“佛指甲”:指蘄蛇尾部漸細,末端呈扁三角形,角質而硬,形如佛之指甲。
來源
蝰科動物五步蛇Agkisrodon acutus (Guenther) 的乾燥體。多於夏、秋二季捕捉,剖開蛇腹,除去內臟,洗淨,用竹片撐開腹部,盤成圓盤狀,乾燥後拆除竹片。
關於我們廣告條款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