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中醫方劑當歸四逆湯

當歸四逆湯

當歸四逆湯方解圖

當歸四逆湯
當歸甘溫,養血和血細辛:助桂枝溫通血脈
白芍:助當歸補益營血
桂枝辛溫,溫經散寒,溫通血脈細辛:助桂枝溫通血脈
白芍:助當歸補益營血
細辛溫經散寒細辛:助桂枝溫通血脈
白芍:助當歸補益營血
白芍養血和營細辛:助桂枝溫通血脈
白芍:助當歸補益營血
通草通經脈,以暢血行
大棗益氣健脾養血
使甘草益氣健脾養血、兼調藥性

當歸四逆湯方劑資訊

名稱
當歸四逆湯
拼音

Dang Gui Si Ni Tang

分類

溫裏劑

組成
當歸三兩 (12g) 桂枝三兩,去皮 (9g) 芍藥三兩 (9g) 細辛三兩 (3g) 甘草二兩,炙 (6g) 通草二兩 (6g) 大棗二十五枚,擘 (8枚)
用法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現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溫經散寒,養血通脈。
主治
血虛寒厥證。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脈沉細或細而欲絕。
病機
本方主治營血虛弱,寒凝經脈,血行不利之證。素體血虛而又經脈受寒,寒邪凝滯,血行不利,陽氣不能達於四肢末端,營血不能充盈血脈,遂呈手足厥寒,脈細欲絕。此手足厥寒只是指掌至腕、踝不溫,與四肢厥逆有別。治當溫經散寒,養血通脈。
運用
1. 辨證要點:本方是養血溫經散寒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脈細欲絕為辨證要點。 2. 現代運用:本方適用於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無脈症、雷諾氏病、小兒麻痹、凍瘡、婦女痛經、肩周炎、風濕性關節炎等屬血虛寒凝者。
附方
1.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傷寒論》當歸三兩 (12g) 芍藥三兩 (9g) 甘草二兩,炙 (6g) 通草二兩 (6g) 桂枝三兩,去皮 (9g) 細辛三兩 (3g) 生薑半斤,切 (12g) 吳茱萸二升 (9g) 大棗二十五枚,擘 (8枚) 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溫分五服。功用:溫經散寒,養血通脈,和中止嘔。主治:血虛寒凝,手足厥冷,兼寒邪在胃,嘔吐腹痛者。
方歌
當歸四逆芍桂枝,細辛甘草木通施, 血虛寒厥四末冷,溫經通脈最相宜。
出處
《傷寒論》

當歸四逆湯方劑組成中草藥

關於我們廣告條款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