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貝母

川贝母
名稱
川貝母
拼音
Chuanbeimu
英文名
Tendrilleaf Fritillary Bulb
拉丁名
Fritillariae Cirrhosae Bulbus
分類
根及根莖類

川貝母更多資訊

產地
主產四川、雲南、青海、西藏等地。
性狀
松貝呈類圓錐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徑0.3~0.9cm。表面類白色。外層鱗葉2瓣,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頂部閉合。內有類圓柱形、頂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鱗葉1~2枚。先端鈍圓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一灰褐色的鱗莖盤,偶有殘存鬚根。質硬脆,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微,味微苦。 青貝呈類扁球形,高0.4~1.4cm,直徑0.4~1.6cm。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相對抱合,頂部開裂。內有心芽和小鱗葉2~3枚及細圓柱形的殘莖。 爐貝呈長圓錐形,高0.7~2.5cm,直徑0.5~2.5cm。表面類白色 (白爐貝) 或淺棕黃色 (黃爐貝),有的具棕色斑點。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頂部開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較鈍。
品質
以個小、完整、白色、質堅實、粉性足者為佳。
性味
甘、苦,微寒。
功效
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用於肺熱燥咳,乾咳少痰,陰虛勞嗽,咯痰帶血。
注解
“懷中抱月”:松貝的外層磷葉2瓣,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縷衣黑篤”:松貝藥材基部稍凹入,間見黑斑,留有根須痕。“觀音坐蓮”:松貝底部平、微凹入,平放能端正穩坐。
來源
百合科植物川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 的乾燥鱗莖。

川貝母組成的中藥方劑

羚角鉤藤湯

羚角鉤藤湯

功用:涼肝熄風,增液舒筋。
主治:熱盛動風證。高熱不退,煩悶躁擾,手足抽搐,發為痙厥,甚則神昏,舌絳而乾,或舌焦起刺,脈弦而數。
定癇丸

定癇丸

功用:滌痰熄風。
主治:風痰蘊熱之癇病。忽然發作,眩仆倒地,目晴上視,口吐白沫,喉中痰鳴,叫喊作聲,甚或手足抽搐,舌苔白膩微黃,脈弦滑略數。亦可用於癲狂。
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丹

功用:利濕化濁,清熱解毒。
主治:濕溫時疫,邪在氣分,濕熱並重證。發熱倦怠,胸悶腹脹,肢酸咽痛,身目發黃,頤腫口渴,小便短赤,泄瀉淋濁,舌苔白或厚膩或乾黃,脈濡數或滑數。
關於我們廣告條款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