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中醫方劑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丹方解圖

甘露消毒丹
滑石利水滲濕,清熱解暑,兩擅其功清利濕熱而退黃
茵陳善清利濕熱而退黃清利濕熱而退黃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清利濕熱而退黃
石菖蒲行氣化濕,悅脾和中令氣暢濕行
藿香行氣化濕,悅脾和中令氣暢濕行
白豆蔻行氣化濕,悅脾和中令氣暢濕行
木通清熱利濕通淋助君藥清熱利濕之力
連翹清熱解毒,散結消腫而利咽止痛
射干清熱解毒,散結消腫而利咽止痛
貝母清熱解毒,散結消腫而利咽止痛
薄荷清熱解毒,散結消腫而利咽止痛

甘露消毒丹方劑資訊

名稱
甘露消毒丹
拼音

Gan Lu Xiao Du Dan

分類

祛濕劑

組成
飛滑石十五兩 (450g) 淡黃芩十兩 (300g) 綿茵陳十一兩 (330g) 石菖蒲六兩 (180g) 川貝母 木通各五兩 (各150g) 藿香 連翹 白蔻仁 薄荷 射干各四兩 (各120g)
用法
散劑,每服6~9g;丸劑,每服9~12g;湯劑,水煎服。
功用
利濕化濁,清熱解毒。
主治
濕溫時疫,邪在氣分,濕熱並重證。發熱倦怠,胸悶腹脹,肢酸咽痛,身目發黃,頤腫口渴,小便短赤,泄瀉淋濁,舌苔白或厚膩或乾黃,脈濡數或滑數。
病機
本方主治濕溫、時疫,邪留氣分,濕熱並重之證。濕熱交蒸,則發熱、肢酸、倦怠;濕邪中阻,則胸悶腹脹;濕熱薰蒸肝膽,則身目發黃;熱毒上壅,故口渴、咽頤腫痛;濕熱下注,則小便短赤,甚或泄瀉、淋濁;舌苔白或厚膩或乾黃為濕熱稽留氣分之征。治宜利濕化濁,清熱解毒。
運用
1. 辨證要點:本方治療濕溫時疫,濕熱並重之證,為夏令暑濕季節常用方,故王士雄譽之為 “治濕溫時疫之主方”。臨床應用以身熱肢酸,口渴尿赤,或咽痛身黃,舌苔白膩或微黃為辨證要點。 2. 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腸傷寒、急性胃腸炎、黃疸型傳染性肝炎、鉤端螺旋體病、膽囊炎等辨證屬濕熱並重者。 3. 注意事項:若濕熱入營、譫語舌絳者,則非本方所宜。
方歌
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陳滑石木通菖, 芩翹貝母射干薄,濕熱時疫是主方。
出處
《醫效秘傳》

甘露消毒丹方劑組成中草藥

關於我們廣告條款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