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胃湯

益胃湯方解圖

益胃湯
生地味甘性寒,養陰清熱,生津潤燥養陰清熱的常用配伍
麥冬味甘性寒,養陰清熱,生津潤燥養陰清熱的常用配伍
北沙參養陰益胃生津益胃養陰生津的常用配伍
玉竹養陰益胃生津益胃養陰生津的常用配伍
佐使冰糖濡養肺胃,調和諸藥

益胃湯方劑資訊

名稱
益胃湯
拼音

Yi Wei Tang

分類

治燥劑

組成
沙參三錢 (9g) 麥冬五錢 (15g) 冰糖一錢 (3g) 細生地五錢 (15g) 玉竹炒香,一錢五分 (4.5g)
用法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現代用法:水煎2次分服)。
功用
養陰益胃。
主治
胃陰損傷證。胃脘灼熱隱痛,饑不欲食,口乾咽燥,大便乾結,舌紅少苔,脈細數者。
病機
胃為陽土,喜潤惡燥,主受納,其氣以降為順。若熱病消灼陰津,或過食辛辣之物,或過用吐、下之劑,或胃病遷延不愈,每致胃陰耗損,虛熱內生。胃陰不足,絡脈失養,則胃脘隱痛;若陰虛有熱,則見胃脘灼痛;受納失司,故而饑不欲食。胃之陰津不足,上不能滋潤口咽則口乾咽燥,下不能濡潤大腸則便結。舌紅少苔,脈細數為陰虛內熱之征。胃為水穀之海,十二經皆稟氣於胃,胃陰復則氣降能食。故治宜甘涼生津,養陰益胃為法。
運用
1. 辨證要點:本方為滋養胃陰的常用方。以胃脘灼熱隱痛,食欲不振,口乾咽燥,舌紅少苔,脈細數為辨證要點。 2. 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慢性胃炎、糖尿病、小兒厭食等證屬胃陰虧損者。
附方
玉液湯《醫學衷中參西錄》生山藥一兩 (30g) 生黃芪五錢 (15g) 知母六錢 (18g) 生雞內金二錢,搗細 (6g) 葛根錢半 (6g) 五味子三錢 (9g) 天花粉三錢 (9g) 水煎服。功用:益氣滋陰,固腎止渴。主治:消渴氣陰兩虛證。口乾而渴,飲水不解,小便數多,困倦氣短,脈虛細無力。
方歌
溫病條辨益胃湯,沙參麥地合成方, 玉竹冰糖同煎服,溫病須慮把津傷。
出處
《溫病條辨》

益胃湯方劑組成中草藥

關於我們廣告條款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