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

地黄
名稱
地黃
拼音
Dihuang
英文名
Adhesive Rehmannia Root Tuber
拉丁名
Rehmanniae Radix
分類
根及根莖類

地黃更多資訊

產地
主產山東、山西、河南、河北等地。
性狀
鮮地黃:呈紡錘形或圓柱形條狀,長8~24cm。外皮薄,表面淺紅黃色,具彎曲的縱皺紋、芽痕、橫長皮孔及不規則疤痕。肉質,易斷,斷面皮部淡黃白色,可見橘紅色油點,木部黃白色。氣微,味微甜、微苦。 生地黃呈不規則的圓形或長圓形塊狀,長6~12cm,直徑3~6cm;表面灰棕色或灰黑色,全體皺縮不平,具不規則的橫曲紋;細小的多為長條狀,稍扁而扭曲;質柔軟,乾後則堅實,體重,不易折斷,斷面平坦,紫黑色或烏黑色而光亮,顯油潤,具粘性;氣微香,味微甜。 熟地黃:為不規則的塊片、碎塊,大小、厚薄不一。表面烏黑色,有光澤,粘性大。質柔軟而帶韌性,不易折斷,端面烏黑色,有光澤。味甜。
品質
鮮地黃以色紅黃、粗壯者為佳;生地黃以塊大、體重、斷面烏黑油潤,味甘者為佳;熟地黃以軟塊大、內外烏黑有光澤者為佳。
性味
鮮地黃:甘、苦,寒。生地黃:甘,寒。熟地黃:甘,微溫。
功效
鮮地黃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熟地黃滋陰補血,益精填髓。可用于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秘等症。
炙品
熟地黃:取乾地黃加黃酒30%,拌和,入蒸器中,蒸至內外黑潤,取出曬乾即成。或取乾地黃置蒸器中蒸8小時後,燜一夜,次日翻過再蒸4~8小時再燜一夜,取出,曬至八成乾,切片後,再曬乾。熟地為不規則的塊狀,內外均呈漆黑色,外表皺縮不平。質柔軟,斷面滋潤,中心部往往可看到光亮的油脂塊,粘性甚大,昧甜。滋陰,補血。治陰虛血少,腰膝痿弱,勞嗽骨蒸,遺精,崩漏,月經不調,消渴,溲數,耳聾,目昏。熟地黃炭:取熟地黃放煆鍋內,裝八成滿,上面覆蓋一鍋,兩鍋接台處用黃泥封固,上壓重物,用文武火煆至貼在蓋鍋底上的白紙顯焦黃色為度,擋住火門,待涼後,取出;或將熟地黃置鍋內直接炒炭亦可。有止血收斂功效。
來源
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新鮮或乾燥塊根。

地黃組成的中藥方劑

龍膽瀉肝湯

龍膽瀉肝湯

功用:清泄肝膽實火,清利肝經濕熱。
主治:1. 肝膽實火上炎證。頭痛目赤,脅痛,口苦,耳聾,耳腫,舌紅苔黃,脈弦數有力。
獨活寄生湯

獨活寄生湯

功用:祛風濕,止痹痛,益肝腎,補氣血。
主治:痹證日久,肝腎兩虛,氣血不足證。腰膝疼痛、痿軟,肢節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溫,心悸氣短,舌淡苔白,脈細弱。
導赤散

導赤散

功用:清心利水養陰。
主治:心經火熱證。心胸煩熱,口舌生瘡,口渴面赤,意欲飲冷,或小便赤澀或刺痛,舌紅,脈數。
養陰清肺湯

養陰清肺湯

功用:養陰清肺,解毒利咽。
主治:白喉之陰虛燥熱證。喉間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腫痛,初起或發熱或不發熱,鼻乾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聲,似喘非喘,脈數無力或細數。
增液湯

增液湯

功用:增液潤燥。
主治:陽明溫病,津虧便秘證。大便秘結,口渴,舌乾紅,脈細數或沉而無力。
當歸六黃湯

當歸六黃湯

功用:滋陰瀉火,固表止汗。
主治:陰虛火旺之盜汗。發熱盜汗,面赤心煩,口乾唇燥,大便乾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數。
黃土湯

黃土湯

功用:溫陽健脾,養血止血。
主治:脾陽不足,脾不統血證。大便下血,先便後血,以及吐血、衄血、婦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溫,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陽和湯

陽和湯

功用:溫陽補血,散寒通滯。
主治:陰疽。如貼骨疽、脫疽、流注、痰核、鶴膝風等屬陰寒證者。症見患處漫腫無頭,皮色不變,酸痛無熱,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脈沉細或遲細。
腎氣丸

腎氣丸

功用:補腎助陽。
主治:腎陽不足證。腰痛腳軟,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陽痿早洩,舌淡而胖,脈虛弱,尺部沉細,以及痰飲,水腫,消渴,腳氣,轉胞等。
犀角地黃湯

犀角地黃湯

功用:清熱解毒,涼血散瘀。
主治:熱入血分證。
羚角鉤藤湯

羚角鉤藤湯

功用:涼肝熄風,增液舒筋。
主治:熱盛動風證。高熱不退,煩悶躁擾,手足抽搐,發為痙厥,甚則神昏,舌絳而乾,或舌焦起刺,脈弦而數。
清營湯

清營湯

功用:清營解毒,透熱養陰。
主治:熱入營分證。身熱夜甚,神煩少寐,時有譫語,口渴或不渴,或斑疹隱隱,舌絳而乾,脈細數。
清胃散

清胃散

功用:清胃涼血。
主治:胃火牙痛。牙痛牽引頭疼,其齒喜冷惡熱,口氣熱臭,或有面頰發熱、口乾舌燥,甚或牙宣出血,或牙齦紅腫潰爛,或唇舌腮頰腫痛,舌紅苔黃,脈滑數。
益胃湯

益胃湯

功用:養陰益胃。
主治:胃陰損傷證。胃脘灼熱隱痛,饑不欲食,口乾咽燥,大便乾結,舌紅少苔,脈細數者。
消風散

消風散

功用:疏風除濕,清熱養血。
主治:風疹、濕疹。皮膚瘙癢,疹出色紅,或遍身雲片斑點,抓破後滲出津水,苔白或黃,脈浮數。
青蒿鱉甲湯

青蒿鱉甲湯

功用:養陰透熱。
主治:陰傷邪伏證。夜熱早涼,熱退無汗,舌紅苔少,脈細數。
炙甘草湯

炙甘草湯

功用:益氣滋陰,通陽復脈。
主治:1. 陰血陽氣虛弱,心脈失養證。脈結代,心動悸,虛羸少氣,舌光少苔,或質乾而瘦小者。
血府逐瘀湯

血府逐瘀湯

功用: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證。胸痛,頭痛,日久不愈,痛如針刺而有定處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飲水即嗆,乾嘔,或內熱瞀悶,或心悸怔忡失眠多夢,急躁易怒,入暮潮熱,唇暗或兩目暗黑,舌質黯紅,或舌有瘀斑、或瘀點,脈澀或弦緊。
百合固金湯

百合固金湯

功用:滋養肺腎,止咳化痰。
主治:肺腎陰虧,虛火上炎證。咳嗽氣喘,痰中帶血,咽喉燥痛,頭暈目眩,午後潮熱,舌紅少苔,脈細數。
朱砂安神丸

朱砂安神丸

功用:鎮心安神,清熱養血。
主治:心火亢盛,陰血不足證。失眠多夢,驚悸怔忡,心煩神亂,或胸中懊憹,舌尖紅,脈細數。
地黃飲子

地黃飲子

功用:滋腎陰,補腎陽,開竅化痰。
主治:下元虛衰,痰濁上泛之喑痱證。舌強不能言,足廢不能用,口乾不欲飲,足冷面赤,脈沉細弱。
玉女煎

玉女煎

功用:清胃熱,滋腎陰。
主治:胃熱陰虛證。牙痛,頭痛,齒松甚或牙衄,煩熱乾渴,舌紅苔黃而乾。亦治消渴,消穀善饑等。
左歸丸

左歸丸

功用:滋陰補腎,填精益髓。
主治:真陰不足證。頭暈目眩,腰痠腿軟,遺精滑泄,自汗盜汗,口燥舌乾,舌紅少苔,脈細。
四物湯

四物湯

功用:補血調血。
主治:營血虛滯證。頭暈目眩,心悸失眠,面色無華,婦人月經不調,量少或經閉不行,臍腹作痛,甚或瘕塊硬結,舌淡,口唇、爪甲色淡,脈細弦或細澀。
右歸丸

右歸丸

功用:溫補腎陽,填精益髓。
主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證。年老或久病氣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軟弱,陽痿遺精,或陽衰無子,或飲食減少,大便不實,或小便自遺,舌淡苔白,脈沉而遲。
天王補心丹

天王補心丹

功用:滋陰清熱,養血安神。
主治:陰虛血少,神志不安證。心悸怔仲,虛煩失眠,神疲健忘,或夢遺,手足心熱,口舌生瘡,大便乾結,舌紅少苔,脈細數。
六味地黃丸

六味地黃丸

功用:滋補肝腎。
主治:肝腎陰虛證。腰膝痠軟,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盜汗,遺精,消渴,骨蒸潮熱,手足心熱,口燥咽乾,牙齒動搖,足跟作痛,小便淋瀝,以及小兒囟門不合,舌紅少苔,脈沉細數。
小薊飲子

小薊飲子

功用:涼血止血,利水通淋。
主治:熱結下焦之血淋、尿血。尿中帶血,小便頻數,赤澀熱痛,舌紅,脈數。
大補陰丸

大補陰丸

功用:滋陰降火。
主治:陰虛火旺證。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咳嗽咯血,心煩易怒,足膝疼熱,舌紅少苔,尺脈數而有力。
大秦艽湯

大秦艽湯

功用:疏風清熱,養血活血。
主治:風邪初中經絡證。口眼斜,舌強不能言語,手足不能運動,或惡寒發熱,肢體攣急,苔白或黃,脈浮數或弦細。
大定風珠

大定風珠

功用:滋陰熄風。
主治:陰虛風動證。手足瘈疭,形消神倦,舌絳少苔,脈氣虛弱,時時欲脫者。
八珍湯

八珍湯

功用:益氣補血。
主治:氣血兩虛證。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耳眩,四肢倦怠,氣短懶言,心悸怔忡,飲食減少,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或虛大無力。
九味羌活湯

九味羌活湯

功用:發汗祛濕,兼清裏熱。
主治:外感風寒濕邪,內有蘊熱證。惡寒發熱,無汗,頭痛項強,肢體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黃,脈浮或浮緊。
一貫煎

一貫煎

功用:滋陰疏肝。
主治:肝腎陰虛,肝氣鬱滯證。胸脘脅痛,吞酸吐苦,咽乾口燥,舌紅少津,脈細弱或虛弦。亦治疝氣瘕聚。
關於我們廣告條款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