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中醫方劑獨活寄生湯

獨活寄生湯

獨活寄生湯方解圖

獨活寄生湯
獨活辛苦微溫,善治伏風,除久痹,且性善下行,重用以祛下焦與筋骨間的風寒濕邪君臣相伍,共祛風寒濕邪
細辛入少陰腎經,長於搜剔陰經之風寒濕邪,又除經絡留濕君臣相伍,共祛風寒濕邪
秦艽祛風濕,舒筋絡而利關節君臣相伍,共祛風寒濕邪
桂心溫經散寒,通利血脈君臣相伍,共祛風寒濕邪
防風祛一身之風而勝濕君臣相伍,共祛風寒濕邪
桑寄生以補益肝腎而強壯筋骨
兼可祛風濕
杜仲以補益肝腎而強壯筋骨
牛膝以補益肝腎而強壯筋骨
尚能活血以通利肢節筋脈
當歸、川芎、牛膝、桂心活血,寓“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
當歸養血和血當歸、川芎、牛膝、桂心活血,寓“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
地黃養血和血當歸、川芎、牛膝、桂心活血,寓“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
川芎當歸、川芎、牛膝、桂心活血,寓“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
白芍
白芍與甘草相合,尚能柔肝緩急,以助舒筋
人參健脾益氣
茯苓健脾益氣
使甘草調和諸藥

獨活寄生湯方劑資訊

名稱
獨活寄生湯
拼音

Du Huo Ji Sheng Tang

分類

祛濕劑

組成
獨活三兩 (9g) 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細辛 秦艽 茯苓 肉桂心 防風 川芎 人參 甘草 當歸 芍藥 乾地黃各二兩 (各6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祛風濕,止痹痛,益肝腎,補氣血。
主治
痹證日久,肝腎兩虛,氣血不足證。腰膝疼痛、痿軟,肢節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溫,心悸氣短,舌淡苔白,脈細弱。
病機
本方為治療久痹而肝腎兩虛,氣血不足之常用方。其證乃因感受風寒濕邪而患痹證,日久不愈,累及肝腎,耗傷氣血所致。風寒濕邪客於肢體關節,氣血運行不暢,故見腰膝疼痛,久則肢節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正如《素問》痹論所言:“痹在於骨則重,在於脈則不仁”。腎主骨,肝主筋,邪客筋骨,日久必致損傷肝腎,耗傷氣血。又腰為腎之府,膝為筋之府,肝腎不足,則見腰膝痿軟;氣血耗傷,故心悸氣短。《素問》逆調論云:“營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營衛俱虛則不仁且不用”。其證屬正虛邪實,治宜扶正與祛邪兼顧,既應祛散風寒濕邪,又當補益肝腎氣血。
運用
1. 辨證要點:本方為治療久痹而致肝腎兩虛,氣血不足證之常用方。臨床應用以腰膝冷痛,肢節屈伸不利,心悸氣短,脈細弱為辨證要點。 2. 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慢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骨質增生症、小兒麻痹等辨證屬風寒濕痹日久,正氣不足者。 3. 注意事項:痹證之屬濕熱實證者忌用。
附方
三痹湯《校注婦人良方》川續斷 杜仲去皮,切,薑汁炒 防風 桂心 細辛 人參 白茯苓 當歸 白芍藥 甘草各一兩 (各30g) 秦艽 生地黃 川芎 川獨活各半兩 (各15g) 黃芪 川牛膝各一兩 (各30g) 上為末,每服五錢 (各15g),水二盞,加薑三片,大棗一枚,煎至一盞,去滓熱服,不拘時候,但腹稍空服之。功用:益氣活血,祛風除濕。主治:痹證日久耗傷氣血證。手足拘攣,或肢節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舌淡苔白,脈細或脈澀。
方歌
獨活寄生艽防辛,芎歸地芍桂苓均, 杜仲牛膝人參草,風濕頑痹屈能伸。
附注
人參 ( Panax ginseng ) 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 附錄二中。該物種雖可進行貿易,但須受許可證制度管制。
出處
《備急千金要方》

獨活寄生湯方劑組成中草藥

關於我們廣告條款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