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物湯

四物湯方解圖

四物湯
熟地滋陰補血,補髓填精助熟地滋陰養血,調補肝腎
當歸補血活血,養血調經助熟地滋陰養血,調補肝腎
白芍養血和營,補益陰津助熟地滋陰養血,調補肝腎
川芎行氣活血使地、芍補血而不滯血

四物湯方劑資訊

名稱
四物湯
拼音

Si Wu Tang

分類

補益劑

組成
當歸去蘆,酒浸炒 (9g) 川芎6g 白芍9g 熟乾地黃酒蒸 (熟地黃已有成品,乾地黃即生地黃曬乾,(12g) 各等分
用法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 (15g),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渣,空心食前熱服 (現代用法:作湯劑,水煎服)。
功用
補血調血。
主治
營血虛滯證。頭暈目眩,心悸失眠,面色無華,婦人月經不調,量少或經閉不行,臍腹作痛,甚或瘕塊硬結,舌淡,口唇、爪甲色淡,脈細弦或細澀。
病機
本方是補血調經的主方,是從《金匱要略》中的芎歸膠艾湯減去阿膠、艾葉、甘草而成。本方治證由營血虧虛,血行不暢,沖任虛損所致。血虛與心、肝兩臟關係最為密切。肝藏血,血虛則肝失所養,無以上榮,故頭暈目眩;心主血,藏神,血虛則心神失養,故心悸失眠;營血虧虛,則面部、唇舌、爪甲等失於濡養,故色淡無華,沖為血海,任主胞胎,沖任虛損,肝血不足,加之血行不暢,則月經不調,可見月經量少,色淡,或前或後,甚或經閉不行等症;血虛則血脈無以充盈,血行不暢易致血瘀,可見臍腹疼痛,甚或瘕塊硬結;脈細澀或細弦為營血虧虛,血行不暢之象。治宜補養營血為主,輔以調暢血脈。
運用
1. 辨證要點:本方在《仙授理傷續斷秘方》中治外傷瘀血作痛,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用於婦人諸疾。本方是補血調經的基礎方。以面色無華、唇甲色淡、舌淡、脈細為辨證要點。 2. 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婦女月經失調、胎產疾病,蕁麻疹等慢性皮膚病,骨傷科疾病,以及過敏性紫癜、神經性頭痛等,凡屬營血虛滯者。 3. 注意事項:對於陰虛發熱,以及血崩氣脫之證,非其所宜。
附方
1. 桃紅四物湯《醫壘元戎》,錄自《玉機微義》。原名 “加味四物湯” 即四物湯加桃仁 (9g) 紅花 (6g) 水煎服。功用:養血活血。主治:血虛兼血瘀證。婦女經期超前,血多有塊,色紫稠粘,腹痛等。
方歌
四物地芍與歸芎,血家百病此方宗, 婦女經病憑加減,臨症之時可變通。
出處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四物湯方劑組成中草藥

關於我們廣告條款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