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中醫方劑六味地黃丸

六味地黃丸

六味地黃丸方解圖

六味地黃丸
熟地黃滋陰補腎,填精益髓三補,補腎肝脾三陰
山茱萸補養肝腎,固斂精氣三補,補腎肝脾三陰
山藥補益脾陰,固精健脾三補,補腎肝脾三陰
澤瀉利濕泄濁三瀉,瀉虛火濕濁
牡丹皮清泄虛熱三瀉,瀉虛火濕濁
茯苓淡滲脾濕三瀉,瀉虛火濕濁

六味地黃丸方劑資訊

名稱
六味地黃丸
拼音

Liu Wei Di Huang Wan

分類

補益劑

組成
熟地黃八錢 (24g) 山萸肉 乾山藥各四錢 (各12g) 澤瀉 牡丹皮 茯苓去皮,各三錢 (各9g)
用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溫水化下三丸 (現代用法:亦可水煎服)。
功用
滋補肝腎。
主治
肝腎陰虛證。腰膝痠軟,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盜汗,遺精,消渴,骨蒸潮熱,手足心熱,口燥咽乾,牙齒動搖,足跟作痛,小便淋瀝,以及小兒囟門不合,舌紅少苔,脈沉細數。
病機
腎藏精為先天之本,肝為藏血之臟,精血互可轉化,肝腎陰血不足又常可相互影響。腰為腎之府,膝為筋之府,腎主骨生髓,齒為骨之餘,腎陰不足則骨髓不充,故腰膝痠軟無力,牙齒動搖;腦為髓海,腎陰不足,不能生髓充腦,肝血不足,不能上榮頭目,故頭暈目眩;腎開竅於耳,腎陰不足,精不上承,或虛熱上擾清竅,故耳鳴耳聾;腎藏精,為封藏之本,腎陰虛則相火內擾精室,故遺精;陰虛生內熱,甚者虛火上炎,故骨蒸潮熱,消渴,盜汗,小便淋瀝,舌紅少苔,脈沉細數;小兒囟門不合,是腎虛生骨遲緩所致。治宜滋補肝腎為主,適當配伍清虛熱瀉濕濁之品。
運用
1. 辨證要點:本方是治療肝腎陰虛證的基礎方。以腰膝痠軟,頭暈目眩,口燥咽乾,舌紅少苔,脈沉細數為辨證要點。 2. 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慢性腎炎、高血壓病、糖尿病、肺結核、腎結核、甲狀腺功能亢進、中心性視網膜炎及無排卵性功能性子宮出血、更年期綜合征等屬肝腎陰虛者。 3. 注意事項:脾虛泄瀉者慎用。
附方
1. 知柏地黃丸《醫方考》(又名六味地黃丸加黃柏知母方) 即六味地黃丸加知母鹽炒 黃柏鹽炒各二錢 (各6g)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 子大,每服二錢 (6g),溫開水送下。功用:滋陰降火。主治:肝腎陰虛,虛火上炎證。頭目昏眩,耳鳴耳聾,虛火牙痛,五心煩熱,腰膝痠痛,血淋尿痛,遺精夢泄,骨蒸潮熱盜汗,顴紅,咽乾口噪,舌質紅,脈細數。
方歌
六味地黃益腎肝,山藥丹澤萸苓摻, 更加知柏成八味,陰虛火旺可煎餐, 養陰明目加杞菊,滋陰都氣五味研, 肺腎兩調金水生,麥冬加入長壽丸, 再入磁柴可潛陽,耳鳴耳聾俱可安。
出處
《小兒藥證直訣》

六味地黃丸方劑組成中草藥

關於我們廣告條款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