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中醫方劑炙甘草湯

炙甘草湯

炙甘草湯方解圖

炙甘草湯
炙甘草通經脈,利血氣甘緩以舒經脈,利心氣傳導
人參大補元氣資氣血生化之源
大棗補益心脾資氣血生化之源
生地黃滋陰養血補其陰血之損
阿膠滋補營血補其陰血之損
麥冬養陰生津補其陰血之損
麻仁滋陰潤燥補其陰血之損
生薑溫散調衛,通調衛外之氣
桂枝振奮心陽,暢外內榮之血
使清酒溫通血脈,以行藥力

炙甘草湯方劑資訊

名稱
炙甘草湯
拼音

Zhi Gan Cao Tang

分類

補益劑

組成
甘草四兩,炙 (12g) 生薑三兩,切 (9g) 桂枝三兩,去皮 (9g) 人參二兩 (6g) 生地黃一斤 (50g) 阿膠二兩 (6g) 麥門冬半升,去心 (10g) 麻仁半升 (10g) 大棗三十枚,擘 (10枚)
用法
上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內膠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 (現代用法:水煎服,阿膠烊化,沖服)。
功用
益氣滋陰,通陽復脈。
主治
1. 陰血陽氣虛弱,心脈失養證。脈結代,心動悸,虛羸少氣,舌光少苔,或質乾而瘦小者。
病機
本方是《傷寒論》治療心動悸、脈結代的名方。共治證是由傷寒汗、吐、下或失血後,或雜病陰血不足、陽氣不振所致。陰血不足,血脈無以充盈,加之陽氣不振,無力鼓動血脈,脈氣不相接續,故脈結代;陰血不足,心神失養,或心陽虛弱,不能溫養心脈,故心動悸。治宜滋心陰,養心血,益心氣,溫心陽,以復脈定悸。
運用
1. 辨證要點:本方為陰陽氣血並補之劑。以脈結代、心動悸、虛羸少氣、舌光色淡少苔為辨證要點。 2. 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功能性心律不齊、期外收縮,有較好療效。對於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病毒性心肌炎、甲狀腺功能亢進等而有心悸、氣短、脈結代,屬陰血不足、陽氣虛弱者,均可加減應用,並可用氣陰兩傷之虛勞乾咳等。 3. 注意事項:虛勞肺痿屬氣陰兩傷者,使用本方,是用其益氣滋陰而補肺,但對陰傷肺燥較甚者,方中薑、桂、酒減少用量或不用,因為溫藥畢竟有耗傷陰液之弊,故應慎重使用。
附方
加減復脈湯《溫病條辨》炙甘草六錢 (18g) 乾地黃六錢 (18g) 生白芍六錢 (18g) 麥冬不去心,五錢 (15g) 阿膠三錢 (9g) 麻仁三錢 (9g) 上以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功用:滋陰養血,生津潤燥。主治:溫熱病後期,邪熱久羈,陰液虧虛證。身熱面赤,口乾舌燥,脈虛大,手足心熱甚於手足背者。
方歌
四逆湯中附草薑,四肢厥逆急煎嘗, 脈微吐利陰寒盛,救逆回陽賴此方。
附注
人參 ( Panax ginseng ) 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 附錄二中。該物種雖可進行貿易,但須受許可證制度管制。
出處
《傷寒論》

炙甘草湯方劑組成中草藥

關於我們廣告條款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