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胃散

清胃散方解圖

清胃散
黃連清瀉胃火
升麻清熱解毒,升陽散火
丹皮涼血養陰,除血中伏火
生地涼血養陰,除血中伏火
當歸養血活血,以助消腫止痛
使升麻引藥入經

清胃散方劑資訊

名稱
清胃散
拼音

Qing Wei San

分類

清熱劑

組成
生地黃 當歸身各三分 (各6g) 牡丹皮半錢 (9g) 黃連六分,夏月倍之 (6g) 升麻一錢 (9g)
用法
上藥為細末,都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放冷服之 (現代用法:作湯劑,水煎服)。
功用
清胃涼血。
主治
胃火牙痛。牙痛牽引頭疼,其齒喜冷惡熱,口氣熱臭,或有面頰發熱、口乾舌燥,甚或牙宣出血,或牙齦紅腫潰爛,或唇舌腮頰腫痛,舌紅苔黃,脈滑數。
病機
本方證是由胃有積熱,火鬱血熱,循經上攻所致。足陽明胃經循鼻入上齒,分佈於耳前、前額並繞口唇;手陽明大腸經上頰貫頰絡下齒,胃火血熱,循經上攻,則見牙齒疼痛,唇舌腮頰腫痛,口氣熱臭,口乾舌燥,甚至牙齦潰爛。牙齒因熱而痛,得冷則痛減,遇熱則痛劇,因而喜冷惡熱;足陽明胃經循發際上額顱,故牙痛延及額顱面頰發熱,牙痛牽引頭痛。胃為多氣多血之腑,胃火熾盛,傷及血絡,故見牙宣出血;舌紅苔黃,脈滑而數為胃火熾盛之征。本方證病機特點是胃火血熱,循經上攻。
運用
1. 辨證要點:本方為治胃火血熱所致牙痛、牙宣諸症的常用方。臨床以牙痛牽引頭疼、其齒喜冷惡熱、口氣熱臭、舌紅苔黃、脈滑數為辨證要點。 2. 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口腔炎、牙周炎、三叉神經痛、痤瘡等屬胃火血熱,循經上攻者。 3. 注意事項:牙痛屬風寒及腎虛火炎者不宜。
附方
瀉黃散《小兒藥證直訣》(又名瀉脾散) 藿香葉七錢 (21g) 山梔仁一錢 (3g) 石膏五錢 (15g) 甘草三兩 (90g) 防風四兩,去蘆,切,焙 (120g) 上藥銼,同蜜、酒微炒香,為細末。每服一至二錢 (3~6g),水一盞,煎至五分,溫服清汁,無時。功用:瀉脾胃伏火。主治:脾胃伏火證。口瘡口臭,煩渴易饑,口燥唇乾,舌紅脈數,以及脾熱弄舌等。
方歌
清胃散中當歸連,生地丹皮升麻全, 或加石膏瀉胃火,能消牙痛與牙宣。
出處
《脾胃論》

清胃散方劑組成中草藥

關於我們廣告條款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