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中醫方劑茵陳蒿湯

茵陳蒿湯

茵陳蒿湯方解圖

茵陳蒿湯
茵陳重用為君,取其苦泄下降,善能清熱利濕,為治黃疸要藥
梔子清熱降火,通利三焦助茵陳引濕熱從小便而去
大黃瀉熱逐瘀,通利大便導瘀熱從大便而下

茵陳蒿湯方劑資訊

名稱
茵陳蒿湯
拼音

Yin Chen Hao Tang

分類

祛濕劑

組成
茵陳六兩 (18g) 梔子十四枚 (12g) 大黃二兩 (6g),去皮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清熱,利濕,退黃。
主治
濕熱黃疸。一身面目俱黃,黃色鮮明,發熱,無汗或但頭汗出,口渴欲飲,噁心嘔吐,腹微滿,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結,舌紅苔黃膩,脈沉數或滑數有力。
病機
本方為治療濕熱黃疸之常用方,《傷寒論》用其治療瘀熱發黃,《金匱要略》以其治療穀疸。病因皆緣於邪熱入裏,與脾濕相合,濕熱壅滯中焦所致。濕熱壅結,氣機受阻,故腹微滿、噁心嘔吐、大便不爽甚或秘結;無汗而熱不得外越,小便不利則濕不得下泄,以致濕熱薰蒸肝膽,膽汁外溢,浸漬肌膚,則一身面目俱黃、黃色鮮明;濕熱內鬱,津液不化,則口中渴。舌苔黃膩,脈沉數為濕熱內蘊之征。治宜清熱,利濕,退黃。
運用
1. 辨證要點:本方為治療濕熱黃疸之常用方,其證屬濕熱並重。臨床應用以一身面目俱黃,黃色鮮明,舌苔黃膩,脈沉數或滑數有力為辨證要點。 2. 現代運用: 本方常用於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膽囊炎、膽石症、鉤端螺旋體病等所引起的黃疸,辨證屬濕熱內蘊者。
附方
1. 梔子柏皮湯《傷寒論》梔子十五枚 (10g) 甘草一兩,炙 (3g) 黃柏二兩 (6g)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溫再服。功用:清熱利濕。主治:黃疸,熱重於濕證。身熱,發黃,心煩懊,口渴,苔黃。
方歌
茵陳蒿湯大黃梔,瘀熱陽黃此方施, 便難尿赤腹脹滿,功在清熱與利濕。
出處
《傷寒論》

茵陳蒿湯方劑組成中草藥

關於我們廣告條款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