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陳

茵陈
名稱
茵陳
拼音
Yinchen
英文名
Capillary Wormwood Herb
拉丁名
Artemisiae Scopariae Herba
分類
全草類

茵陳更多資訊

產地
主產安徽、陝西、山西等地。
性狀
綿茵陳:多捲曲成團狀,灰白色或灰綠色,全體密被白色茸毛,綿軟如絨。莖細小,長1.5~2.5cm,直徑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後可見明顯縱紋;質脆,易折斷。葉具柄;展平後葉片呈一至三回羽狀分裂,葉片長1~3cm,寬約1cm;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針形、條形,先端尖銳。氣清香,味微苦。 茵陳蒿:莖呈圓柱形,多分枝,長30~100cm,直徑2~8mm;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縱條紋,被短柔毛;體輕,質脆,斷面類白色。葉密集,或多脫落;下部葉二至三回羽狀深裂,裂片條形或細條形,兩面密被白色柔毛;莖生葉一至二回羽狀全裂,基部抱莖,裂片細絲狀;頭狀花序卵形,多數集成圓錐狀,長1.2~1.5mm,直徑1~1.2mm,有短梗;總苞片3~4層,卵形,苞片3裂;外層雌花6~10個,可多達15個,內層兩性花2~10個。瘦果長圓形,黃棕色。氣芳香,味微苦。
品質
以質嫩、綿軟、色灰白、香氣濃者為佳。
性味
苦、辛,微寒。
功效
清熱利濕;退黃。主治:黃疸、小便不利、濕瘡瘙癢、傳染性黃疸型肝炎。
來源
菊科植物茵陳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或濱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的乾燥地上部分。春季採收的吸光成為“綿茵陳”。秋季採割的則稱為“茵陳蒿”。

茵陳組成的中藥方劑

鎮肝熄風湯

鎮肝熄風湯

功用:鎮肝熄風,滋陰潛陽。
主治:類中風。頭目眩暈,目脹耳鳴,腦部熱痛,面色如醉,心中煩熱;或時常噫氣;或肢體漸覺不利,口眼漸形歪斜;甚或眩暈顛仆,昏不知人,移時始醒,或醒後不能復元,脈弦長有力。
當歸拈痛湯

當歸拈痛湯

功用:利濕清熱,疏風止痛。
主治:濕熱相搏,外受風邪證。遍身肢節煩痛,或肩背沉重,或腳氣腫痛,腳膝生瘡,舌苔白膩微黃,脈弦數。
茵陳蒿湯

茵陳蒿湯

功用:清熱,利濕,退黃。
主治:濕熱黃疸。一身面目俱黃,黃色鮮明,發熱,無汗或但頭汗出,口渴欲飲,噁心嘔吐,腹微滿,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結,舌紅苔黃膩,脈沉數或滑數有力。
關於我們廣告條款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