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中醫方劑當歸拈痛湯

當歸拈痛湯

當歸拈痛湯方解圖

當歸拈痛湯
羌活辛散祛風,苦燥勝濕,且善通痹止痛祛濕疏風,清熱止痛
茵陳善能清熱利濕祛濕疏風,清熱止痛
豬苓利水滲濕從除濕、疏風、清熱等方面助君藥之力
澤瀉利水滲濕從除濕、疏風、清熱等方面助君藥之力
黃芩清熱燥濕從除濕、疏風、清熱等方面助君藥之力
苦參清熱燥濕從除濕、疏風、清熱等方面助君藥之力
防風解表疏風從除濕、疏風、清熱等方面助君藥之力
升麻解表疏風從除濕、疏風、清熱等方面助君藥之力
葛根解表疏風從除濕、疏風、清熱等方面助君藥之力
白朮燥濕健脾,以運化水濕邪氣
蒼朮燥濕健脾,以運化水濕邪氣
人參益氣養血
當歸益氣養血
知母清熱養陰,能防諸苦燥藥物傷陰,使祛邪不傷正
使炙甘草調和諸藥

當歸拈痛湯方劑資訊

名稱
當歸拈痛湯
拼音

Dang Gui Nian Tong Tang

分類

祛濕劑

組成
羌活半兩 (15g) 防風三錢 (9g) 升麻一錢 (3g) 葛根二錢 (6g) 白朮一錢 (3g) 蒼朮三錢 (9g) 當歸身三錢 (9g) 人參二錢 (6g) 甘草五錢 (15g) 苦參酒浸二錢 (6g) 黃芩炒,一錢 (3g) 知母酒洗,三錢 (9g) 茵陳酒炒,五錢 (15g) 豬苓三錢 (9g) 澤瀉三錢 (9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利濕清熱,疏風止痛。
主治
濕熱相搏,外受風邪證。遍身肢節煩痛,或肩背沉重,或腳氣腫痛,腳膝生瘡,舌苔白膩微黃,脈弦數。
病機
本方所治證候乃因濕熱內蘊,復感風邪,或風濕化熱而致風濕熱三邪合而為患者,但以濕邪偏重為其特點。風濕熱邪留滯經脈,氣血運行不暢,故遍身肢節煩痛;且濕邪偏勝,其性重濁,故肩背沉重;濕熱下注,則腳氣腫痛、腳膝生瘡;舌苔白膩微黃,脈弦數乃濕熱內蘊之征。治療宜以祛濕為主,輔以清熱疏風止痛。
運用
1. 辨證要點:本方為治療風濕熱痹及濕熱腳氣屬濕邪偏重之常用方。臨床應用以肢節沉重腫痛,舌苔白膩微黃,脈數為辨證要點。 2. 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辨證屬濕熱內蘊而兼風濕表證者。
附方
宣痹湯《溫病條辨》防己五錢 (15g) 杏仁五錢 (15g) 滑石五錢 (15g) 連翹三錢 (9g) 山梔三錢 (9g) 薏苡五錢 (15g) 半夏醋炒三錢 (9g) 晚蠶沙三錢 (9g) 赤小豆皮三錢 (9g) 乃五穀中之赤小豆,味酸肉赤,涼水浸取皮用。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溫三服。痛甚者加片子薑黃二錢 (6g),海桐皮三錢 (9g) 功用:清熱祛濕,通絡止痛。主治:濕熱痹證。濕聚熱蒸,蘊於經絡,寒戰熱熾,骨骱煩疼,面目萎黃,舌色灰滯。
方歌
當歸拈痛豬苓澤,二朮茵芩苦羌葛, 升麻防風知參草,濕重熱輕兼風邪。
附注
人參 ( Panax ginseng ) 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 附錄二中。該物種雖可進行貿易,但須受許可證制度管制。
出處
《醫學啟源》

當歸拈痛湯方劑組成中草藥

關於我們廣告條款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