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活

羌活
名稱
羌活
拼音
Qianghuo
英文名
Incised Notopterygium Rhizome and Root
拉丁名
Notopterygii Rhizoma et Radix
分類
根及根莖類

羌活更多資訊

產地
主產雲南、四川、青海、甘肅等地。
性狀
蠶羌:又名:螺絲羌。為乾燥的根莖部,形態似蠶。呈圓柱狀或略彎曲,長約4~10cm,直徑約1~2cm。頂端有莖葉殘基。表面棕褐色,有多數緊密而隆起的環節。節上密生疣狀突起的鬚根痕。質輕鬆易折斷,斷面不齊,有明顯的菊花紋和多數裂隙,皮部棕紅色;木質部淡黃色,中央有黃白色髓,均有朱砂點 (油管) 。具特殊香氣,味微苦而麻。 竹節羌:根莖的環節較稀,如竹節狀,似蠶羌而略大。 大頭羌:根莖的環節特別膨大,呈不規則團塊狀,大小不等,頂端具多數殘留莖基,餘皆與蠶羌相同。 條羌:為乾燥的根及支根。呈圓柱形或分枝,長3~17cm,直徑約0.7~1.7cm,頂端偶可見有根莖,表面棕褐色,有縱紋及疣狀突起的鬚根痕,上端較粗大,有稀疏隆起的環節,質疏鬆而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皮部淺棕色,木部黃白色,有菊花紋,朱砂點不明顯,中央無髓。氣味較淡薄。
品質
均以條粗壯、有隆起曲折環紋、斷面質緊密、朱砂點多、香氣濃郁者為佳。
性味
辛、苦,溫。
功效
散表寒;祛風濕;利關節;止痛。主治外感風寒、頭痛無汗、風寒濕痹、風水浮腫、瘡瘍腫毒。
注解
“朱砂點”:指藥材平整切面上可見的散在棕色或黃橙色油點。
來源
傘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的乾燥根及根莖。

羌活組成的中藥方劑

當歸拈痛湯

當歸拈痛湯

功用:利濕清熱,疏風止痛。
主治:濕熱相搏,外受風邪證。遍身肢節煩痛,或肩背沉重,或腳氣腫痛,腳膝生瘡,舌苔白膩微黃,脈弦數。
敗毒散

敗毒散

功用:散寒祛濕,益氣解表。
主治:氣虛外感風寒濕表證。憎寒壯熱,頭項強痛,肢體痛,無汗,鼻塞聲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滿,舌淡苔白,脈浮而按之無力。
柴葛解肌湯

柴葛解肌湯

功用:解肌清熱。
主治:外感風寒,鬱而化熱證。惡寒漸輕,身熱增盛,無汗頭痛,目疼鼻乾,心煩不眠,咽乾耳聾,眼眶痛,舌苔薄黃,脈浮微洪。
羌活勝濕湯

羌活勝濕湯

功用:祛風,勝濕,止痛。
主治:風濕在表之痹證。肩背痛不可回顧,頭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難以轉側,苔白,脈浮。
玉真散

玉真散

功用:祛風化痰,止痙定搐。
主治:破傷風。牙關緊急,口撮唇緊,身體強直,角弓反張,甚則咬牙縮舌,脈弦緊。
川芎茶調散

川芎茶調散

功用:疏風止痛。
主治:外感風邪頭痛。偏正頭痛,或巔頂作痛,目眩鼻塞,或惡風發熱,舌苔薄白,脈浮。
大秦艽湯

大秦艽湯

功用:疏風清熱,養血活血。
主治:風邪初中經絡證。口眼斜,舌強不能言語,手足不能運動,或惡寒發熱,肢體攣急,苔白或黃,脈浮數或弦細。
九味羌活湯

九味羌活湯

功用:發汗祛濕,兼清裏熱。
主治:外感風寒濕邪,內有蘊熱證。惡寒發熱,無汗,頭痛項強,肢體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黃,脈浮或浮緊。
關於我們廣告條款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