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膈散

涼膈散方解圖

涼膈散
連翹輕清透散,清心瀉火,透散上焦之熱
黃芩清胸膈鬱熱
山梔通瀉三焦,引火下行
大黃瀉火通便,以瀉代清
芒硝瀉火通便,以瀉代清
薄荷清利頭目,利咽喉
竹葉清心利尿
使炙甘草緩和硝黃峻瀉之力,生津潤燥,調和諸藥
使白蜜緩和硝黃峻瀉之力,生津潤燥,調和諸藥

涼膈散方劑資訊

名稱
涼膈散
拼音

Liang Ge San

分類

清熱劑

組成
川大黃 朴硝 炙甘草,各二十兩 (各600g) 山梔子仁 薄荷去梗 黃芩各十兩 (各300g) 連翹二斤半 (1250g)
用法
上藥共為粗末,每服6~12g,加竹葉3g,蜜少許,水煎服。亦可作湯劑,方中各藥飲片用量酌減,水煎服。
功用
瀉火通便,清上泄下。
主治
上、中二焦邪鬱生熱證。胸膈煩熱、面赤唇焦、煩躁口渴,口舌生瘡、睡臥不寧、譫語狂妄,或咽痛吐衄、便秘溲赤,或大便不暢,舌紅苔黃,脈滑數。
病機
本方證由臟腑積熱,聚於胸膈所致,以上、中二焦見證為主。熱灼胸膈,故胸膈煩熱如焚;熱傷津液,則口渴、咽燥、唇焦;火性上炎,則面紅目赤、口舌生瘡、咽痛吐衄;熱擾心神,則見煩躁不安,睡臥不寧,甚則譫語狂妄;燥熱內結,故有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脈滑數均為裏熱熾盛之象。本方證病機特點為臟腑積熱,聚於胸膈,犯及心胃,化火上沖。
運用
1. 辨證要點:本方為治療臟腑積熱,聚於胸膈的常用方。臨床以胸膈煩熱、面赤唇焦、煩躁口渴、舌紅苔黃、脈數或滑為辨證要點。 2. 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咽炎、口腔炎、急性扁桃體炎、膽道感染、膽石症、急性黃疸型肝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辨證屬上、中二焦火熱者。 3. 注意事項:服用本方得利下,應當停服,以免損傷脾胃;孕婦及體虛者,本方應慎用。
方歌
涼膈硝黃梔子翹,黃芩甘草薄荷饒, 再加竹葉調蜂蜜,上中鬱熱服之消。
出處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涼膈散方劑組成中草藥

關於我們廣告條款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