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中醫方劑大黃附子湯

大黃附子湯

大黃附子湯方解圖

大黃附子湯
附子溫裏散寒,止寒凝脅腹疼痛溫裏攻下,各建其功,兩者為溫下的基本結構
大黃瀉下通便,蕩滌積滯溫裏攻下,各建其功,兩者為溫下的基本結構
細辛溫經散寒止痛,助附子溫裏散寒細辛和附子為治寒邪深伏於陰分的常用配伍

大黃附子湯方劑資訊

名稱
大黃附子湯
拼音

Da Huang Fu Zi Tang

分類

瀉下劑

組成
大黃三兩 (9g) 炮附子三枚 (12g) 細辛二兩 (3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溫裏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
寒積裏實證。腹痛便秘,脅下偏痛,發熱,手足厥冷,舌苔白膩,脈弦緊。
病機
本方證的病機為陰寒與積滯互結於腸道成實。陰寒盛於裏,陽氣失於溫通,氣血被阻,故見腹痛或脅下偏痛,手足厥冷:寒積阻於腸道,腑氣不通,則大便秘結。舌苔白膩,脈弦緊為寒實之佐證。寒積結實於裏,治當溫裏散寒,通便攻積。
釋疑
治寒積裏實證,方中為何用苦寒之大黃?大黃雖為苦寒之品,但本方仍不失其溫下之法。因與大辛大熱之附子配伍,且附子之用量大,為《傷寒論》中用量之最,又有細辛為助,大黃之寒性已被制約,取其瀉下攻積之功,是 “去性取用” 之配伍。
運用
1. 辨證要點:本方為溫下法的代表方,又是治療冷積便秘實證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腹痛便秘,手足不溫,苔白膩,脈弦緊為辨證要點。 2. 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急性闌尾炎、急性腸梗阻、睾丸腫痛、膽絞痛、膽囊術後綜合征、慢性痢疾以及尿毒癥等屬寒積裏實者。 3. 注意事項:熱結裏實證忌用。且大黃用量不宜超過附子。
方歌
大黃附子細辛湯,脅下寒凝疝痛方, 冷積內結成實證,溫下寒實可復康。
出處
《金匱要略》

大黃附子湯方劑組成中草藥

關於我們廣告條款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