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醫藥材
中醫方劑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繁體中文
首頁
中醫藥材
附子
附子
名稱
附子
拼音
Fuzi
英文名
Prepared Common Monkshood Daughter Root
拉丁名
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ta
分類
根及根莖類
附子更多資訊
產地
主產陝西、四川等地。
性狀
鹽附子:呈圓錐形,長4~7cm,直徑3~5cm。表面灰黑色,被鹽霜,頂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圍有瘤狀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體重,橫切面灰褐色,可見充滿鹽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層環紋,環紋內側導管束排列不整齊。氣微,味咸而麻,剌舌。 黑順片:為縱切片,上寬下窄,長1.7~5cm,寬0.9~3cm,厚0.2~0.5c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黃色,油潤具光澤,半透明狀,並有縱向導管束。質硬而脆,斷面角質樣。氣微,味淡。 白附片:為縱切片,無外皮,黃白色,半透明,厚約0.3cm 。 炮附片:形如白附片,色澤加深,質酥脆,略鼓起。 淡附片:為縱切薄片,表面灰白色,質硬脆。氣微、味淡,無麻舌感。
品質
鹽附子以個大、堅實、灰黑色、表面起鹽霜者為佳。黑順片以偏大、薄厚均勻、質硬而脆、表面油潤光澤者為佳。白附片以片大、色白、半透明者為佳。
性味
甘、辛,大熱,有毒。
功效
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為回陽救逆第一品藥”。用於陰盛格陽,大汗亡陽,吐瀉厥逆,肢冷脈微,心腹冷痛,冷痢,腳氣水腫,風寒濕痹,陽痿,宮冷,虛寒吐瀉,陰寒水腫,陽虛外感,陰疽瘡瘍以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注解
“釘角”:指附子周圍的瘤狀突起支根。
來源
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附子組成的中藥方劑
實脾散
功用:溫陽健脾,行氣利水。
主治:脾腎陽虛,水氣內停之陰水。身半以下腫甚,手足不溫,口中不渴,胸腹脹滿,大便溏薄,舌苔白膩,脈沉弦而遲者。
查看詳情
祛濕劑
溫脾湯
功用:攻下冷積,溫補脾陽。
主治:陽虛寒積證。腹痛便秘,臍下絞結,繞臍不止,手足不溫,苔白不渴,脈沉弦而遲。
查看詳情
瀉下劑
黃土湯
功用:溫陽健脾,養血止血。
主治:脾陽不足,脾不統血證。大便下血,先便後血,以及吐血、衄血、婦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溫,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查看詳情
理血劑
腎氣丸
功用:補腎助陽。
主治:腎陽不足證。腰痛腳軟,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陽痿早洩,舌淡而胖,脈虛弱,尺部沉細,以及痰飲,水腫,消渴,腳氣,轉胞等。
查看詳情
補益劑
麻黃細辛附子湯
功用:助陽解表。
主治:1. 素體陽虛,外感風寒證。發熱,惡寒甚劇,雖厚衣重被,其寒不解,神疲欲寐,脈沉微。
查看詳情
解表劑
真武湯
功用:溫陽利水。
主治:陽虛水泛證。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動不寧,頭目眩暈,身體筋肉瞤動,站立不穩,四肢沉重疼痛,浮腫,腰以下為甚;或腹痛,泄瀉;或咳喘嘔逆。舌質淡胖,邊有齒痕,舌苔白滑,脈沉細。
查看詳情
祛濕劑
烏梅丸
功用:安蛔止痛。
主治:蛔厥證。脘腹陣痛,煩悶嘔吐,時發時止,得食則吐,甚則吐蛔,手足厥冷,或久瀉久痢。
查看詳情
驅蟲劑
地黃飲子
功用:滋腎陰,補腎陽,開竅化痰。
主治:下元虛衰,痰濁上泛之喑痱證。舌強不能言,足廢不能用,口乾不欲飲,足冷面赤,脈沉細弱。
查看詳情
補益劑
回陽救急湯
功用:回陽固脫,益氣生脈。
主治:寒邪直中三陰,真陽衰微證。四肢厥冷,神衰欲寐,惡寒踡臥,吐瀉腹痛,口不渴,甚則身寒戰慄,或指甲口唇青紫,或吐涎沫,舌淡苔白,脈沉微,甚或無脈。
查看詳情
溫裏劑
四逆湯
功用:回陽救逆。
主治:心腎陽虛寒厥證。四肢厥逆,惡寒踡臥,神衰欲寐,面色蒼白,腹痛下利,嘔吐不渴,舌苔白滑,脈微細。
查看詳情
溫裏劑
右歸丸
功用:溫補腎陽,填精益髓。
主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證。年老或久病氣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軟弱,陽痿遺精,或陽衰無子,或飲食減少,大便不實,或小便自遺,舌淡苔白,脈沉而遲。
查看詳情
補益劑
大黃附子湯
功用:溫裏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積裏實證。腹痛便秘,脅下偏痛,發熱,手足厥冷,舌苔白膩,脈弦緊。
查看詳情
瀉下劑
關於我們
廣告條款
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