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

附子
名稱
附子
拼音
Fuzi
英文名
Prepared Common Monkshood Daughter Root
拉丁名
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ta
分類
根及根莖類

附子更多資訊

產地
主產陝西、四川等地。
性狀
鹽附子:呈圓錐形,長4~7cm,直徑3~5cm。表面灰黑色,被鹽霜,頂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圍有瘤狀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體重,橫切面灰褐色,可見充滿鹽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層環紋,環紋內側導管束排列不整齊。氣微,味咸而麻,剌舌。 黑順片:為縱切片,上寬下窄,長1.7~5cm,寬0.9~3cm,厚0.2~0.5c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黃色,油潤具光澤,半透明狀,並有縱向導管束。質硬而脆,斷面角質樣。氣微,味淡。 白附片:為縱切片,無外皮,黃白色,半透明,厚約0.3cm 。 炮附片:形如白附片,色澤加深,質酥脆,略鼓起。 淡附片:為縱切薄片,表面灰白色,質硬脆。氣微、味淡,無麻舌感。
品質
鹽附子以個大、堅實、灰黑色、表面起鹽霜者為佳。黑順片以偏大、薄厚均勻、質硬而脆、表面油潤光澤者為佳。白附片以片大、色白、半透明者為佳。
性味
甘、辛,大熱,有毒。
功效
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為回陽救逆第一品藥”。用於陰盛格陽,大汗亡陽,吐瀉厥逆,肢冷脈微,心腹冷痛,冷痢,腳氣水腫,風寒濕痹,陽痿,宮冷,虛寒吐瀉,陰寒水腫,陽虛外感,陰疽瘡瘍以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注解
“釘角”:指附子周圍的瘤狀突起支根。
來源
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附子組成的中藥方劑

實脾散

實脾散

功用:溫陽健脾,行氣利水。
主治:脾腎陽虛,水氣內停之陰水。身半以下腫甚,手足不溫,口中不渴,胸腹脹滿,大便溏薄,舌苔白膩,脈沉弦而遲者。
溫脾湯

溫脾湯

功用:攻下冷積,溫補脾陽。
主治:陽虛寒積證。腹痛便秘,臍下絞結,繞臍不止,手足不溫,苔白不渴,脈沉弦而遲。
黃土湯

黃土湯

功用:溫陽健脾,養血止血。
主治:脾陽不足,脾不統血證。大便下血,先便後血,以及吐血、衄血、婦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溫,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腎氣丸

腎氣丸

功用:補腎助陽。
主治:腎陽不足證。腰痛腳軟,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陽痿早洩,舌淡而胖,脈虛弱,尺部沉細,以及痰飲,水腫,消渴,腳氣,轉胞等。
麻黃細辛附子湯

麻黃細辛附子湯

功用:助陽解表。
主治:1. 素體陽虛,外感風寒證。發熱,惡寒甚劇,雖厚衣重被,其寒不解,神疲欲寐,脈沉微。
真武湯

真武湯

功用:溫陽利水。
主治:陽虛水泛證。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動不寧,頭目眩暈,身體筋肉瞤動,站立不穩,四肢沉重疼痛,浮腫,腰以下為甚;或腹痛,泄瀉;或咳喘嘔逆。舌質淡胖,邊有齒痕,舌苔白滑,脈沉細。
烏梅丸

烏梅丸

功用:安蛔止痛。
主治:蛔厥證。脘腹陣痛,煩悶嘔吐,時發時止,得食則吐,甚則吐蛔,手足厥冷,或久瀉久痢。
地黃飲子

地黃飲子

功用:滋腎陰,補腎陽,開竅化痰。
主治:下元虛衰,痰濁上泛之喑痱證。舌強不能言,足廢不能用,口乾不欲飲,足冷面赤,脈沉細弱。
回陽救急湯

回陽救急湯

功用:回陽固脫,益氣生脈。
主治:寒邪直中三陰,真陽衰微證。四肢厥冷,神衰欲寐,惡寒踡臥,吐瀉腹痛,口不渴,甚則身寒戰慄,或指甲口唇青紫,或吐涎沫,舌淡苔白,脈沉微,甚或無脈。
四逆湯

四逆湯

功用:回陽救逆。
主治:心腎陽虛寒厥證。四肢厥逆,惡寒踡臥,神衰欲寐,面色蒼白,腹痛下利,嘔吐不渴,舌苔白滑,脈微細。
右歸丸

右歸丸

功用:溫補腎陽,填精益髓。
主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證。年老或久病氣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軟弱,陽痿遺精,或陽衰無子,或飲食減少,大便不實,或小便自遺,舌淡苔白,脈沉而遲。
大黃附子湯

大黃附子湯

功用:溫裏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積裏實證。腹痛便秘,脅下偏痛,發熱,手足厥冷,舌苔白膩,脈弦緊。
關於我們廣告條款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