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湯

真武湯方解圖

真武湯
附子辛甘性熱,溫腎助陽,以化氣行水
兼暖脾土,以溫運水濕
茯苓利水滲濕,使水邪從小便去
白朮健脾燥濕
生薑溫散
助附子溫陽散寒
合苓、朮宣散水濕
白芍一者利小便以行水氣
二者柔肝緩急以止腹痛
三者斂陰舒筋以解筋肉瞤動
四者可防止附子燥熱傷陰,以利於久服緩治

真武湯方劑資訊

名稱
真武湯
拼音

Zhen Wu Tang

分類

祛濕劑

組成
茯苓三兩 (9g) 芍藥三兩 (9g) 白朮二兩 (6g) 生薑切三兩 (9g)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9g)
用法
水煎溫服。
功用
溫陽利水。
主治
陽虛水泛證。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動不寧,頭目眩暈,身體筋肉瞤動,站立不穩,四肢沉重疼痛,浮腫,腰以下為甚;或腹痛,泄瀉;或咳喘嘔逆。舌質淡胖,邊有齒痕,舌苔白滑,脈沉細。
病機
本方為治療脾腎陽虛,水濕泛溢的基礎方。蓋水之制在脾,水之主在腎,脾陽虛則濕難運化,腎陽虛則水不化氣而致水濕內停。腎中陽氣虛衰,寒水內停,則小便不利;水濕泛溢於四肢,則沉重疼痛,或肢體浮腫;水濕流於腸間,則腹痛下利;上逆肺胃,則或咳或嘔;水氣淩心,則心悸;水濕中阻,清陽不升,則頭眩。若由太陽病發汗太過,耗陰傷陽,陽失溫煦,加之水漬筋肉,則身體筋肉瞤動、站立不穩。其證因於陽虛水泛,故治療當以溫陽利水為基本治法。
運用
1. 辨證要點:本方為溫陽利水之基礎方。臨床應用以小便不利,肢體沉重或浮腫,舌質淡胖,苔白脈沉為辨證要點。 2. 現代運用: 本方常用於慢性腎小球腎炎、心源性水腫、甲狀腺功能低下、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腸炎、腸結核等辨證屬脾腎陽虛,水濕內停者。
附方
附子湯《傷寒論》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15g) 茯苓三兩 (9g) 人參二兩 (6g) 白朮四兩 (12g) 芍藥三兩 (9g) 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功用:溫經助陽,祛寒化濕。主治:寒濕內侵,身體骨節疼痛,惡寒肢冷,苔白滑,脈沉微。
方歌
真武湯壯腎中陽,茯苓朮芍附生薑, 陽虛水飲停為患,悸眩潤惕保安康。
出處
《傷寒論》

真武湯方劑組成中草藥

關於我們廣告條款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