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中醫方劑麻黃細辛附子湯

麻黃細辛附子湯

麻黃細辛附子湯方解圖

麻黃細辛附子湯
麻黃解表宣肺助陽解表的常用組合
附子溫腎助陽助陽解表的常用組合
細辛既能祛風散寒,助麻黃解表,又可溫裏,協附子溫陽

麻黃細辛附子湯方劑資訊

名稱
麻黃細辛附子湯
拼音

Ma Huang Fu Zi Xi Xin Tang

分類

解表劑

組成
麻黃二兩 (6g) 附子炮 一枚 破八片 (9g) 細辛二兩 (3g)
用法
水煎,溫服。
功用
助陽解表。
主治
1. 素體陽虛,外感風寒證。發熱,惡寒甚劇,雖厚衣重被,其寒不解,神疲欲寐,脈沉微。
病機
本方是為素體陽虛,復感風寒的證候而設。發熱,並見惡寒甚劇,雖厚衣重被,其寒不解,是外受風寒,邪正相爭所致;脈沉無力,兼見神疲欲寐,素體陽虛之候。治當助陽與解表並行。
釋疑
1. 關於麻黃與附子配伍:外感表證,治應汗解,但因陽虛不能鼓邪外出,且慮已虛之陽隨汗而泄,恐有亡陽之變,必須助陽與解表結合運用,方能祛邪而不傷正,扶正而不礙邪。方中麻黃行表以開泄皮毛,逐邪於外;附子在裏以振奮陽氣,鼓邪於外,二藥配合,相輔相成。麻黃為發汗之峻品,凡陽虛之人用之則易損氣耗陽,附子不僅能助陽鼓邪外出,且可固護陽氣,相伍則無過汗亡陽之虞,故為助陽解表的常用組合。
運用
1. 辨證要點:本方既是主治少陰陽虛,外感風寒的代表方、基礎方,又是治療大寒客犯肺腎所致咽痛聲啞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惡寒甚,發熱輕,神疲欲寐,脈沉為辨證要點。 2. 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氣管炎、病竇綜合征、風濕性關節炎、過敏性鼻炎、暴盲、暴喑、喉痹、皮膚瘙癢等屬陽虛外感者。 3. 注意事項:若少陰陽虛而見下利清穀,四肢厥逆,脈微欲絕等症,則應遵仲景 “先溫其裏,乃攻其表” 的原則,否則誤發其汗,必致亡陽危候,不可不慎。
附方
1. 麻黃附子甘草湯《傷寒論》麻黃去節,二兩 (6g) 炙甘草,二兩 (6g) 附子炮,去皮,一枚,破八片 (9g)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一兩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功用:助陽解表。主治:少陰陽虛,外感風寒。惡寒身疼,無汗,微發熱,脈沉微者,或水病身面浮腫,氣短,小便不利,脈沉而小。
方歌
麻黃附子細辛湯,助陽解表法優良, 少陰脈沉反發熱,邪寒外解不傷陽。
出處
《傷寒論》

麻黃細辛附子湯方劑組成中草藥

關於我們廣告條款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