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

麻黄
名稱
麻黃
拼音
Mahuang
英文名
Chinese Ephedrs Herb
拉丁名
Ephedrae Herba
分類
全草類

麻黃更多資訊

產地
主產內蒙古、新疆、山西等地。
性狀
草麻黃:呈細長圓柱形,少分枝;直徑1~2cm。有的帶少量棕色木質莖。表面淡綠色至黃綠色,有細縱脊線,觸之微有粗糙感。節明顯,節間長2~6cm。節上有膜質鱗葉,長3~4mm;裂片2 (稀3),銳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聯合成筒狀,紅棕色。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略呈纖維性,周邊綠黃色,髓部紅棕色,近圓形。氣微香,味澀、微苦。 木賊麻黃:較多分枝,直徑1~1.5cm,無粗糙感。節間長1.5~3cm。膜質鱗葉長 1~2mm ;裂片2 (稀3),上部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紅色至棕黑色。 中麻黃:多分枝,直徑1.5~3cm,有粗糙感。節間長2~6cm,膜質鱗葉長2~3mm,裂片3 (稀2),先端銳尖。斷面髓部呈三角狀圓形。
品質
均以淡綠色或黃綠色,內心紅棕色、味苦澀、手拉不脫節者為佳。
性味
辛、微苦,溫。
功效
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
炙品
蜜麻黃:取煉蜜,加適量開水稀釋,淋入麻黃段中拌勻,悶潤,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至不黏手時,取出晾涼。每100kg麻黃段,用20kg煉蜜。增強平喘功能。麻黃絨:取麻黃段,碾絨,篩去粉末。藥性較緩和。蜜麻黃絨:取煉蜜,加適量開水稀釋,淋入麻黃絨中拌勻,悶潤,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至深黃色、不黏手時,取出晾涼。每100kg麻黃絨,用20kg煉蜜。亦能夠增強平喘功效。
來源
麻黃科植物草麻黃Ephedra sinica Stapf、木賊麻黃Ephedra equisetina Bge.與中麻黃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 A. Mey.的乾燥草質莖。

麻黃組成的中藥方劑

陽和湯

陽和湯

功用:溫陽補血,散寒通滯。
主治:陰疽。如貼骨疽、脫疽、流注、痰核、鶴膝風等屬陰寒證者。症見患處漫腫無頭,皮色不變,酸痛無熱,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脈沉細或遲細。
麻黃湯

麻黃湯

功用: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風寒表實證。惡寒發熱,頭疼身痛,無汗而喘,舌苔薄白,脈浮緊。
麻黃細辛附子湯

麻黃細辛附子湯

功用:助陽解表。
主治:1. 素體陽虛,外感風寒證。發熱,惡寒甚劇,雖厚衣重被,其寒不解,神疲欲寐,脈沉微。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功用:辛涼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風邪,邪熱壅肺證。身熱不解,咳逆氣急,甚則鼻煽,口渴,有汗或無汗,舌苔薄白或黃,脈浮而數者。
定喘湯

定喘湯

功用:宣降肺氣,清熱化痰。
主治:痰熱蘊肺之哮喘。哮喘咳嗽,痰多氣急,痰稠色黃,或微惡風寒,舌苔黃膩,脈滑數。
牡蠣散

牡蠣散

功用:斂陰止汗,益氣固表。
主治:體虛自汗,盜汗證。常自汗出,夜臥更甚,心悸驚惕,短氣煩倦,舌淡紅,脈細弱。
小青龍湯

小青龍湯

功用:解表散寒,溫肺化飲。
主治:外寒裏飲證。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無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乾嘔,或痰飲喘咳,不得平臥,或身體疼重,頭面四肢浮腫,舌苔白滑,脈浮。
關於我們廣告條款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