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蠣散

牡蠣散方解圖

牡蠣散
煆牡蠣斂陰潛陽,固澀止汗益氣固表,斂陰潛陽常用藥對
生黃芪益氣實衛,固表止汗益氣固表,斂陰潛陽常用藥對
麻黃根功專收斂止汗
使小麥養氣陰,退虛熱

牡蠣散方劑資訊

名稱
牡蠣散
拼音

Mu Li San

分類

固澀劑

組成
黃芪 (30g) 麻黃根 (9g) 牡蠣米泔浸,刷去土,火燒通赤,各一兩 (30g)
用法
為粗散,每服9g,加小麥30g,水煎溫服;亦作湯劑,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加小麥30克,水煎溫服。
功用
斂陰止汗,益氣固表。
主治
體虛自汗,盜汗證。常自汗出,夜臥更甚,心悸驚惕,短氣煩倦,舌淡紅,脈細弱。
病機
本方證病機為衛氣不足,陰液已傷。衛氣不固,則表虛而陰液外泄,故常自汗出;夜屬陰,睡時衛陽入裏,肌表不固,加之汗出過多,心陰不足而心陽不潛,而見盜汗。“汗為心之液” 汗出過多,心陰受損,心氣耗傷,心失所養,故心悸驚惕、短氣煩倦。本方所治既有陽虛自汗,又有陰虛盜汗,氣陰皆虛,故原書云“治諸虛不足”。舌淡、脈細弱均為氣陰兩虛之象,治宜斂陰止汗,益氣固表。
運用
1. 辨證要點:本方為治氣虛衛外不固,又有陰液受損,心陽不潛所致自汗、盜汗常用方。臨床應用以汗出、心悸、短氣、舌淡、脈細弱為辨證要點。 2. 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治療病後、產後或手術後身體虛弱,植物神經功能失調以及結核病所致的自汗、盜汗屬體虛衛外不固,又復心陽不潛者。
方歌
牡蠣散內用黃芪,小麥麻根合用宜, 衛虛自汗或盜汗,固表收斂見效奇。
出處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牡蠣散方劑組成中草藥

關於我們廣告條款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