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

黄芪
名稱
黃芪
拼音
Huangqi
英文名
Mongolian Milkvetch Root|Membranous Milkvetch Root
拉丁名
Astragali Radix
分類
根及根莖類

黃芪更多資訊

產地
主產內蒙古、山西、河北等地。
性狀
直根圓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較粗,長30~90釐米,直徑1~3.5釐米,表面縱皺色淡棕黃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齊的縱皺紋或縱溝質,硬而韌有粉性,皮部黃白較疏鬆;木部菊花紋理狀,氣似豆腥味微甜。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狀,黑褐色或呈空洞。氣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品質
以根條粗長、菊花心鮮明、空洞小、破皮少者為佳;紅芪以皮色紅潤、根條均勻、堅實、粉性足者為佳。
性味
甘,溫。
功效
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的功效。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萎黃,內熱消渴。
炙品
炒黃芪為黃芪片用麩炒至深黃色,篩出晾涼人藥者。健脾和胃功效增強。炙黃芪又名蜜炙黃芪,蜜黃芪。為黃芪片用蜂蜜拌勻,炒至不粘手時取出攤晾,而後入藥者。補氣潤肺功效增強。
注解
“金盞銀盤”:指黃芪藥材的橫切面,木部呈黃色,皮部呈白色,如同金銀相映。
來源
豆科植物蒙古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膜莢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的乾燥根。

黃芪組成的中藥方劑

歸脾湯

歸脾湯

功用:益氣補血,健脾養心。
主治:1. 心脾氣血兩虛證。心悸怔仲,健忘失眠,盜汗虛熱,體倦食少,面色萎黃,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補陽還五湯

補陽還五湯

功用:補氣,活血,通絡。
主治:中風,氣虛血瘀證。半身不遂,口眼渦斜,語言蹇澀,口角流涎,小便頻數或遺尿失禁,舌黯淡,苔白,脈緩無力。
補中益氣湯

補中益氣湯

功用:補中益氣,升陽舉陷。
主治:1. 脾虛氣陷證。飲食減少,體倦肢軟,少氣懶言,面色萎黃,大便稀溏,舌淡,脈虛以及脫肛、子宮脫垂、久瀉、久痢、崩漏等。
當歸補血湯

當歸補血湯

功用:補氣生血。
主治:血虛陽浮發熱證。肌熱面紅,煩渴欲飲,脈洪大而虛,重按無力,亦治婦人經期、產後血虛發熱頭痛,或瘡瘍潰後,久不癒合者。
當歸六黃湯

當歸六黃湯

功用:滋陰瀉火,固表止汗。
主治:陰虛火旺之盜汗。發熱盜汗,面赤心煩,口乾唇燥,大便乾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數。
固沖湯

固沖湯

功用:益氣健脾,固沖攝血。
主治:脾腎虧虛,沖脈不固證。血崩或漏下不止,或月經過多,色淡質稀、頭暈肢冷,心悸氣短,神疲乏力,腰膝酸軟,舌淡,脈微弱。
防己黃芪湯

防己黃芪湯

功用:益氣祛風,健脾利水。
主治:表虛不固之風水或風濕證。汗出惡風,身重微腫,或肢節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脈浮。
牡蠣散

牡蠣散

功用:斂陰止汗,益氣固表。
主治:體虛自汗,盜汗證。常自汗出,夜臥更甚,心悸驚惕,短氣煩倦,舌淡紅,脈細弱。
玉屏風散

玉屏風散

功用:益氣固表止汗。
主治:表虛自汗。汗出惡風,面色白光白,舌淡苔薄白,脈浮虛。亦治虛人腠理不固,易感風邪。
關於我們廣告條款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