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中醫方劑補中益氣湯

補中益氣湯

補中益氣湯方解圖

補中益氣湯
黃芪補中益氣,升陽固表與黃芪合用,以增補益中氣之功
人參補下焦元氣,壯脾胃穀氣,益上焦肺氣與黃芪合用,以增補益中氣之功
白朮補氣健脾與黃芪合用,以增補益中氣之功
臣&使炙甘草健脾益氣;調和諸藥
當歸養血和營合人參、黃芪以補氣養血
陳皮醒脾利氣使諸藥補而不滯
使升麻升發中焦脾陽,引陽明清氣上升黃芪伍升、柴是補氣升陽和基本結構
使柴胡升發下焦肝氣,引少陽清氣上行黃芪伍升、柴是補氣升陽和基本結構

補中益氣湯方劑資訊

名稱
補中益氣湯
拼音

Bu Zhong Yi Qi Tang

分類

補益劑

組成
黃芪病甚、勞役熱甚者一錢 (18g) 炙甘草,各五分 (9g) 人參去蘆,三分 (6g) 當歸酒焙乾或曬乾,二分 (3g) 橘皮不去白,二分或三分 (6g) 升麻二分或三分 (6g) 柴胡二分或三分 (6g) 白朮三分 (9g)
用法
上㕮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食遠稍熱服 (現代用法:水煎服。或作丸劑,每服10~15g,日2~3次,溫開水或薑湯下)。
功用
補中益氣,升陽舉陷。
主治
1. 脾虛氣陷證。飲食減少,體倦肢軟,少氣懶言,面色萎黃,大便稀溏,舌淡,脈虛以及脫肛、子宮脫垂、久瀉、久痢、崩漏等。
病機
本方治證系因飲食勞倦,損傷脾胃,以致脾胃氣虛,清陽下陷所致。脾胃為營衛氣血生化之源,脾胃氣虛,受納與運化不及,故飲食減少,少氣懶言,大便稀薄;脾主升清,脾虛則清陽不升,中氣下陷,故見脫肛、子宮下垂等。氣虛不能固表,陽浮於外,故身熱自汗。治宜補益脾胃中氣,升陽舉陷。
釋疑
關於氣虛發熱:
運用
1. 辨證要點:本方為為補氣升陽,甘溫除熱的代表方。以體倦乏力,少氣懶言,面色萎黃,脈虛軟無力為辨證要點。 2. 現代運用:本方臨床應用範圍甚廣,如內臟下垂、久瀉、久痢、脫肛、重症肌無力、乳糜尿、慢性肝炎等;婦科之子宮脫垂、妊娠及產後癃閉、胎動不安、月經過多;眼科之眼瞼下垂、麻痹性斜視等,屬脾胃氣虛或中氣下陷者,均可加減應用。 3. 注意事項:陰虛發熱及內熱熾盛者忌用。
附方
1. 升陽益胃湯《內外傷辨惑論》黃芪二兩 (30g) 半夏湯洗 人參去蘆 炙甘草,各一兩 (15g) 獨活 防風 白芍藥 羌活各五錢 (各9g) 橘皮四錢 (6g) 茯苓 柴胡 澤瀉 白朮 各三錢 (各5g) 黃連一錢 (1.5g) 上口父咀,每服三錢至五錢 (15g),加生薑五片,大棗二枚,用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滓,早飯後溫服。功用:益氣升陽,清熱除濕。主治:脾胃氣虛,濕鬱生熱證。怠惰嗜臥,四肢不收,肢體重痛,口苦舌乾,飲食無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調。
方歌
補中益氣芪朮陳,升柴參草當歸身, 升陽舉陷功獨擅,氣虛發熱亦堪珍。
附注
人參 ( Panax ginseng ) 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 附錄二中。該物種雖可進行貿易,但須受許可證制度管制。
出處
《內外傷辨惑論》

補中益氣湯方劑組成中草藥

關於我們廣告條款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