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湯

麻黃湯方解圖

麻黃湯
麻黃辛溫發汗,驅衛表之風寒;宣肺平喘,開閉鬱之肺氣辛溫發汗的基本結構
桂枝解肌發表,助麻黃發汗之力;溫通血脈,兼治經脈不通之頭身痛辛溫發汗的基本結構
杏仁降利肺氣,與麻黃相伍,一宣一降,增強宣肺平喘之功,以復肺氣之宣肅宣降肺氣的常用組合
使甘草止咳平喘,加強麻、杏平喘之效;調和藥性

麻黃湯方劑資訊

名稱
麻黃湯
拼音

Ma Huang Tang

分類

解表劑

組成
麻黃三兩 (9g) 桂枝二兩 (6g) 杏仁七十個 (6g) 炙甘草 一兩 (3g)
用法
先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水煎,溫服,覆取微汗。
功用
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
外感風寒表實證。惡寒發熱,頭疼身痛,無汗而喘,舌苔薄白,脈浮緊。
病機
本方證由外感風寒,肺氣失宣所致。風寒襲表,衛陽被遏,腠理閉塞,營陰鬱滯,經脈不通,故惡寒,發熱,無汗,頭身痛。肺主氣屬衛,外合皮毛。寒邪束表,影響肺氣正常宣降,表鬱則肺氣亦鬱,故上逆為喘。舌苔薄白,脈浮緊為風寒外束之征。治當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運用
1. 辨證要點:本方為治療外感風寒表實證的代表方和基礎方。臨床以惡寒發熱,無汗而喘,脈浮緊為辨證要點。 2. 現代運用: 本方常用於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鼻炎等辨證屬風寒表實證者。 3. 注意事項:本方為辛溫發汗之峻劑,故不可過服,以免耗氣傷津。凡風寒表虛證、風熱表證及正虛外感風寒等皆不宜使用。
附方
1. 麻黃加朮湯《金匱要略》麻黃去節,三兩 (9g) 桂枝去皮,二兩 (6g) 炙甘草,一兩 (3g) 杏仁去皮尖,七十個 (6g) 白朮四兩 (12g)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覆取微似汗。功用:發汗解表,散寒祛濕。主治:風寒夾濕痹證。身體煩疼,無汗等。
方歌
麻黃湯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發熱惡寒頭項痛,喘而無汗服之宜。
出處
《傷寒論》

麻黃湯方劑組成中草藥

關於我們廣告條款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