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中醫方劑小青龍湯

小青龍湯

小青龍湯方解圖

小青龍湯
麻黃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合用:解表以散風寒,宣肺行水以祛裏飲
桂枝解表通脈,化氣行水合用:解表以散風寒,宣肺行水以祛裏飲
乾薑溫肺化飲,兼解表祛邪
細辛溫肺化飲,兼解表祛邪
五味子斂肺止咳既助止咳平喘之功,又制諸藥辛散之性
白芍斂陰養血既助止咳平喘之功,又制諸藥辛散之性
半夏燥濕化痰,和胃降逆
佐使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藥性

小青龍湯方劑資訊

名稱
小青龍湯
拼音

Xiao Qing Long Tang

分類

解表劑

組成
麻黃三兩 (9g) 芍藥三兩 (9g) 細辛三兩 (6g) 乾薑三兩 (6g) 炙甘草 三兩 (6g) 桂枝三兩 (9g) 半夏半升 (9g) 五味子半升 (6g)
用法
水煎,溫服。
功用
解表散寒,溫肺化飲。
主治
外寒裏飲證。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無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乾嘔,或痰飲喘咳,不得平臥,或身體疼重,頭面四肢浮腫,舌苔白滑,脈浮。
病機
本方主治之證乃素有水飲,復感風寒所致。惡寒發熱,無汗,身體疼痛,為風寒束表,衛陽被遏,營陰鬱滯的表實證。素有水飲之人,一旦感受外邪,每致表寒引動內飲。寒飲射肺,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而稀;水停心下,阻滯氣機,故胸痞;水留胃中,胃氣上逆,故乾嘔;飲溢肌膚,故浮腫身重。舌苔白滑,脈浮,是為外寒裏飲之佐證。此時,不化飲而專散表邪,則水飲不除;不疏表而單蠲水飲,則表邪難解,唯有解表化飲,內外合治,才是正法。
釋疑
關於五味子、芍藥的配伍:大凡外感之證,多忌酸收之品,而兼痰嗽者尤忌之,本方何以配用酸收之五味子、白芍?小青龍湯證為素有內飲,復感風寒,外寒引動內飲所致。外感風寒,毛竅閉塞,本應辛溫發散,但素有寒飲之人,脾肺本虛,若以峻劑發汗,則有耗散肺氣,劫陰損津之弊,應當發散與酸收並用,氣陰兼顧,方為兩全。方中以麻、桂相須為用,發汗祛邪;薑、辛、夏溫肺化飲,五藥皆為辛散性溫之品,而五味子功能斂肺止咳,芍藥功能斂陰養血,二藥與前五藥相配,則辛散發汗而不耗氣傷津;酸斂而不留邪,相反相成,相得益彰。況且五味子、白芍的配伍,不僅是佐制之用,更有佐助之效,本方止咳平喘功效的發揮,與二藥的配入有關。五味子止咳平喘之功,古代本草書籍已有定論;現代中藥藥理研究證實,白芍能緩解支氣管痙攣而具平喘之效。可見,二藥的配伍能增強本方平喘之力。
運用
1. 辨證要點:本方是治療外感風寒,寒飲內停喘咳的常用方劑。臨床應用以惡寒發熱,無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脈浮為辨證要點。 2. 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過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屬於外寒裏飲證者。 3. 注意事項:本方因其辛散溫化之力較強,應以確屬水寒相搏於肺者,方宜使用,且視病人體質強弱酌定劑量。陰虛乾咳無痰或痰熱證者,不宜使用。
附方
射干麻黃湯《金匱要略》射干三兩 (9g) 麻黃四兩 (9g) 生薑四兩 (6g) 細辛三兩 (6g) 紫菀三兩 (6g) 款冬花三兩 (6g) 大棗七枚 (3枚) 半夏大者洗,半升 (9g) 五味子半升 (3g)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兩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功用:宣肺祛痰,下氣止咳。主治:痰飲鬱結,氣逆喘咳。咳而上氣,喉中有水雞聲者。
方歌
小青龍湯最有功,風寒束表飲停胸, 辛夏甘草和五味,薑桂麻黃芍藥同。
出處
《傷寒論》

小青龍湯方劑組成中草藥

關於我們廣告條款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