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中醫方劑藿香正氣散

藿香正氣散

藿香正氣散方解圖

藿香正氣散
藿香辛溫而祛在表之風寒,芳香以化在裏之濕濁,且可辟穢和中而止嘔,為治霍亂吐瀉之要藥
半夏曲理氣燥濕,和胃降逆以止嘔共助藿香內化濕濁而止吐瀉
陳皮理氣燥濕,和胃降逆以止嘔共助藿香內化濕濁而止吐瀉
白朮健脾運濕以止瀉共助藿香內化濕濁而止吐瀉
茯苓健脾運濕以止瀉共助藿香內化濕濁而止吐瀉
大腹皮行氣化濕,暢中行滯,氣化則濕行
厚朴行氣化濕,暢中行滯,氣化則濕行
紫蘇辛溫發散,助藿香外散風寒
亦可醒脾寬中,行氣止嘔
白芷辛溫發散,助藿香外散風寒
兼能燥濕化濁
桔梗宣肺利膈,既益解表,又助化濕
生薑內調脾胃,外和營衛
大棗內調脾胃,外和營衛
使甘草調和藥性,並協薑、棗以和中

藿香正氣散方劑資訊

名稱
藿香正氣散
拼音

Huo Xiang Zheng Qi San

分類

祛濕劑

組成
大腹皮 白芷 紫蘇 茯苓去皮,各一兩 (30g) 半夏曲 白朮 陳皮去白 厚朴去粗皮,薑汁炙 苦桔梗各二兩 (各60g) 藿香去土,三兩 (90g) 炙甘草,二兩半 (75g)
用法
散劑,每服9g,生薑、大棗煎湯送服;或作湯劑,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功用
解表化濕,理氣和中。
主治
外感風寒,內傷濕滯證。惡寒發熱,頭痛,胸膈滿悶,脘腹疼痛,噁心嘔吐,腸鳴泄瀉,舌苔白膩,以及山嵐瘴瘧等。
病機
本方證由外感風寒,內傷濕滯所致,為夏月常見病證。風寒外束,衛陽鬱遏,故見惡寒發熱等表證;內傷濕滯,濕濁中阻,脾胃不和,升降失常,則為上吐下瀉;濕阻氣滯,則胸膈滿悶、脘腹疼痛。治宜外散風寒,內化濕濁,兼以理氣和中之法。
運用
1. 辨證要點:本方為治外感風寒,內傷濕滯證之常用方。臨床應用以惡寒發熱,上吐下瀉,舌苔白膩為辨證要點。 2. 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急性胃腸炎或四時感冒辨證屬濕滯脾胃,外感風寒者。 3. 注意事項:本方重在化濕和胃,解表散寒之力較弱,故服後宜溫覆以助解表。濕熱霍亂之吐瀉,則非本方所宜。
附方
六和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縮砂仁 半夏湯泡七次 杏仁去皮尖 人參 炙甘草,各一兩 (各30g) 赤茯苓去皮 藿香葉拂去塵 白扁豆薑汁略炒 木瓜各二兩 (各60g) 香薷 厚朴薑汁制,各四兩 (各120g) 上銼,每服四錢 (12g) 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子一枚,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時服 (現代用法:亦可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功用:祛暑化濕,健脾和胃。主治:濕傷脾胃,暑濕外襲。霍亂吐瀉,倦怠嗜臥,胸膈痞滿,舌苔白滑等。
方歌
藿香正氣腹皮蘇,甘桔陳苓朴白朮, 夏曲白芷加薑棗,風寒暑濕並能除。
附注
厚朴 ( Magnolia officinalis ) 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被列為瀕危物種。
出處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藿香正氣散方劑組成中草藥

關於我們廣告條款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