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醫藥材
中醫方劑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繁體中文
首頁
中醫方劑
藿香正氣散
藿香正氣散
藿香正氣散方解圖
切換至方解圖
切換至方解錶
君
藿香
辛溫而祛在表之風寒,芳香以化在裏之濕濁,且可辟穢和中而止嘔,為治霍亂吐瀉之要藥
臣
半夏曲
理氣燥濕,和胃降逆以止嘔
共助藿香內化濕濁而止吐瀉
臣
陳皮
理氣燥濕,和胃降逆以止嘔
共助藿香內化濕濁而止吐瀉
臣
白朮
健脾運濕以止瀉
共助藿香內化濕濁而止吐瀉
臣
茯苓
健脾運濕以止瀉
共助藿香內化濕濁而止吐瀉
佐
大腹皮
行氣化濕,暢中行滯,氣化則濕行
佐
厚朴
行氣化濕,暢中行滯,氣化則濕行
佐
紫蘇
辛溫發散,助藿香外散風寒
亦可醒脾寬中,行氣止嘔
佐
白芷
辛溫發散,助藿香外散風寒
兼能燥濕化濁
佐
桔梗
宣肺利膈,既益解表,又助化濕
佐
生薑
內調脾胃,外和營衛
佐
大棗
內調脾胃,外和營衛
使
甘草
調和藥性,並協薑、棗以和中
藿香正氣散方劑資訊
名稱
藿香正氣散
拼音
Huo Xiang Zheng Qi San
分類
祛濕劑
組成
大腹皮 白芷 紫蘇 茯苓去皮,各一兩 (30g) 半夏曲 白朮 陳皮去白 厚朴去粗皮,薑汁炙 苦桔梗各二兩 (各60g) 藿香去土,三兩 (90g) 炙甘草,二兩半 (75g)
用法
散劑,每服9g,生薑、大棗煎湯送服;或作湯劑,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功用
解表化濕,理氣和中。
主治
外感風寒,內傷濕滯證。惡寒發熱,頭痛,胸膈滿悶,脘腹疼痛,噁心嘔吐,腸鳴泄瀉,舌苔白膩,以及山嵐瘴瘧等。
病機
本方證由外感風寒,內傷濕滯所致,為夏月常見病證。風寒外束,衛陽鬱遏,故見惡寒發熱等表證;內傷濕滯,濕濁中阻,脾胃不和,升降失常,則為上吐下瀉;濕阻氣滯,則胸膈滿悶、脘腹疼痛。治宜外散風寒,內化濕濁,兼以理氣和中之法。
運用
1. 辨證要點:本方為治外感風寒,內傷濕滯證之常用方。臨床應用以惡寒發熱,上吐下瀉,舌苔白膩為辨證要點。 2. 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急性胃腸炎或四時感冒辨證屬濕滯脾胃,外感風寒者。 3. 注意事項:本方重在化濕和胃,解表散寒之力較弱,故服後宜溫覆以助解表。濕熱霍亂之吐瀉,則非本方所宜。
附方
六和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縮砂仁 半夏湯泡七次 杏仁去皮尖 人參 炙甘草,各一兩 (各30g) 赤茯苓去皮 藿香葉拂去塵 白扁豆薑汁略炒 木瓜各二兩 (各60g) 香薷 厚朴薑汁制,各四兩 (各120g) 上銼,每服四錢 (12g) 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子一枚,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時服 (現代用法:亦可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功用:祛暑化濕,健脾和胃。主治:濕傷脾胃,暑濕外襲。霍亂吐瀉,倦怠嗜臥,胸膈痞滿,舌苔白滑等。
方歌
藿香正氣腹皮蘇,甘桔陳苓朴白朮, 夏曲白芷加薑棗,風寒暑濕並能除。
附注
厚朴 ( Magnolia officinalis ) 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被列為瀕危物種。
出處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藿香正氣散方劑組成中草藥
紫蘇葉
Zisuye
功效:發表,散寒,理氣,和營。治感冒風寒,惡寒發熱,咳嗽,頭痛無汗,氣喘,胸腹脹滿,嘔惡腹瀉,咽中梗阻,妊娠惡阻,胎動不安。並能解魚蟹毒。
桔梗
Jiegeng
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膿、利五臟、補氣血、補五勞、養氣。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腫痛、肺癰吐膿、胸滿脅痛、痢疾腹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小便癃閉。
厚朴
Houpo
功效:行氣消積;燥濕除滿;降逆平喘。主治食積氣滯;腹脹便秘;濕阻中焦,脘痞吐瀉;痰壅氣逆;胸滿喘咳。
甘草
Gancao
功效: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
茯苓
Fuling
功效: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遺精白濁。
大腹皮
Dafupi
功效:下氣寬中,行水消腫之功效。現代研究,該品有興奮胃腸道平滑肌、促胃腸動力作用,並有促進纖維蛋白溶解等作用。
陳皮
Chenpi
功效: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用於胸脘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
半夏
Banxia
功效: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用於濕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飲 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院痞悶,梅核氣;外治痛腫痰核。
白朮
Baizhu
功效: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於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
白芷
Baizhi
功效:祛風濕,活血排膿,生肌止痛。用於頭痛、牙痛、鼻淵、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瘙癢。
關於我們
廣告條款
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