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醫藥材
中醫方劑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繁體中文
首頁
中醫方劑
五苓散
五苓散
五苓散方解圖
切換至方解圖
切換至方解錶
君
澤瀉
重用為君,以其甘淡,直達腎與膀胱,利水滲濕
甘淡滲利為主
臣
茯苓
淡滲,增強其利水滲濕之力
甘淡滲利為主
臣
豬苓
淡滲,增強其利水滲濕之力
甘淡滲利為主
佐
白朮
健脾以運化水濕
甘淡滲利為主
佐
茯苓
健脾以運化水濕
甘淡滲利為主
佐
桂枝
溫陽化氣以助利水
解表散邪以祛表邪
服後當飲暖水,以助發汗使表邪從汗而解
溫陽化氣為輔
五苓散方劑資訊
名稱
五苓散
拼音
Wu Ling San
分類
祛濕劑
組成
豬苓十八銖 (9g),去皮 澤瀉一兩六銖 (15g) 白朮十八銖 (9g) 茯苓十八銖 (9g) 桂枝半兩 (6g),去皮
用法
散劑,每服6~10g;湯劑,水煎服,多飲熱水,取微汗。
功用
利水滲濕,溫陽化氣。
主治
膀胱氣化不利之蓄水證。小便不利,頭痛微熱,煩渴欲飲,甚則水入即吐;或臍下動悸,吐涎沫而頭目眩暈;或短氣而咳;或水腫、泄瀉,舌苔白,脈浮或浮數。
病機
本方主治病症雖多,但其病機均為水濕內盛,膀胱氣化不利所致。在《傷寒論》中原治蓄水證,乃由太陽表邪不解,循經傳腑,導致膀胱氣化不利,而成太陽經腑同病。太陽表邪未解,故頭痛微熱;膀胱氣化失司,故小便不利;水蓄不化,鬱遏陽氣,氣不化津,津液不得上承於口,故渴欲飲水;其人本有水蓄下焦,飲入之水不得輸布而上逆,致水入即吐,故此又稱 “水逆證”;水濕內盛,泛溢肌膚,則為水腫;水濕之邪,下注大腸,則為泄瀉;水濕稽留腸胃,升降失常,清濁相干,則為霍亂吐瀉;水飲停於下焦,水氣內動,則臍下動悸;水飲上犯,阻遏清陽,則吐涎沫而頭眩;水飲淩肺,肺氣不利,則短氣而咳。治宜利水滲濕為主,兼以溫陽化氣之法。
運用
1. 辨證要點:本方為利水化氣之劑。臨床應用以小便不利,舌苔白,脈浮或緩為辨證要點。 2. 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急慢性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心源性水腫、急性腸炎、尿瀦留、腦積水等辨證屬水濕內停者。
附方
1. 四苓散《丹溪心法》白朮 茯苓 豬苓各一兩半 (各45g) 澤瀉二兩半 (75g),四味共為末,每次12g,水煎服。功用:健脾滲濕。主治:脾胃虛弱,水濕水停證。小便赤少,大便溏泄。
方歌
五苓散治太陽腑,白朮澤瀉豬茯苓, 桂枝溫通助氣化,利便解表煩渴清。
出處
《傷寒論》
五苓散方劑組成中草藥
豬苓
Zhuling
功效:利水滲濕。用於小便不利,水腫,泄瀉,淋濁,帶下。
澤瀉
Zexie
功效:利水滲濕;泄熱通淋。主小便不利;熱淋澀痛;水腫脹滿;泄瀉;痰飲眩暈;遺精。
桂枝
Guizhi
功效: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沖降氣。用於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痹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
茯苓
Fuling
功效: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遺精白濁。
白朮
Baizhu
功效: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於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
關於我們
廣告條款
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