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胃散

平胃散方解圖

平胃散
蒼朮辛香苦溫,入中焦,燥濕健脾,使濕去則脾運有權,脾健則濕邪得化君臣相伍,行氣以除濕,燥濕以運脾,使滯氣得行,濕濁得去
厚朴芳化苦燥,長於行氣除滿,兼可化濕君臣相伍,行氣以除濕,燥濕以運脾,使滯氣得行,濕濁得去
陳皮理氣和胃,燥濕醒脾,以助蒼朮、厚朴之力
使甘草調和諸藥,且能益氣健脾和中
使生薑溫散水濕,和胃降逆薑、棗相合以調和脾胃
使大棗補脾益氣,以助甘草培土制水之功薑、棗相合以調和脾胃

平胃散方劑資訊

名稱
平胃散
拼音

Ping Wei San

分類

祛濕劑

組成
蒼朮去黑皮,搗為粗末,炒黃色,四兩 (120g) 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三兩 (90g) 陳橘皮洗令淨,焙乾,二兩 (60g) 炙甘草黃,一兩 (30g)
用法
共為細末,每服4~6g,薑棗煎湯送下;或作湯劑,水煎服。
功用
燥濕運脾,行氣和胃。
主治
濕滯脾胃證。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口淡無味,噁心嘔吐,噯氣吞酸,肢體沉重,怠惰嗜臥,常多自利,舌苔白膩而厚,脈緩。
病機
本方證由濕滯脾胃所致。脾為太陰濕土,居中州而主運化,其性喜燥惡濕,濕邪滯於中焦,則脾運不健,且氣機受阻,故見脘腹脹滿、食少無味;胃失和降,上逆而為嘔吐噁心、噯氣吞酸;濕為陰邪,其性重著粘膩,故為肢體沉重、怠惰嗜臥。濕邪中阻,下注腸道,則為泄瀉。治當燥濕運脾為主,兼以行氣和胃,使氣行則濕化。
運用
1. 辨證要點:本方為治療濕滯脾胃證之基礎方。臨床應用以脘腹脹滿,舌苔厚膩為辨證要點。 2. 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慢性胃炎、消化道功能紊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辨證屬濕滯脾胃者。 3. 注意事項:因本方辛苦溫燥,陰虛氣滯,脾胃虛弱者,不宜使用。
附方
1. 不換金正氣散《易簡方》藿香 厚朴 蒼朮 陳皮 半夏 甘草各等分 (各10g) 上為散,每服四錢 (12g),水一盞,加生薑三片,煎至六分,去滓熱服。功用:解表化濕,和胃止嘔。主治:濕濁內停,兼有表寒證。嘔吐腹脹,惡寒發熱,或霍亂吐瀉,或不服水土,舌苔白膩等。
方歌
平胃散內君蒼朮,厚朴陳草薑棗煮, 燥濕運脾又和胃,濕滯脾胃脹滿除。
附注
厚朴 ( Magnolia officinalis ) 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被列為瀕危物種。
出處
《簡要濟眾方》

平胃散方劑組成中草藥

關於我們廣告條款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