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中醫方劑竹葉石膏湯

竹葉石膏湯

竹葉石膏湯方解圖

竹葉石膏湯
石膏清熱瀉火,除煩止渴清透肺胃餘熱
除煩止渴
清補並行
竹葉清熱除煩,生津清透肺胃餘熱
除煩止渴
清補並行
人參補氣生津補氣養陰生津
清補並行
麥冬養陰生津補氣養陰生津
清補並行
半夏降逆和胃,配於清熱生津藥中,去溫燥之性而留降逆之用,且有助於輸轉津液,使人參、麥冬補而不滯
粳米降逆和胃,養胃和中
甘草降逆和胃,養胃和中

竹葉石膏湯方劑資訊

名稱
竹葉石膏湯
拼音

Zhu Ye Shi Gao Tang

分類

清熱劑

組成
竹葉二把 (6g) 石膏一斤 (50g) 半夏半升,洗 (9g) 麥門冬一升,去心 (20g) 人參二兩 (6g) 甘草二兩, 炙 (6g) 粳米半升 (10g)
用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內粳米,煮米熟,湯成去米,溫服一升,日三服 (現代用法:水煎,米熟湯成,溫服)。
功用
清熱生津,益氣和胃。
主治
傷寒、溫病、暑病餘熱未清,氣津兩傷證。身熱多汗,心胸煩悶,氣逆欲嘔,口乾喜飲,神疲少氣,咽乾唇燥,不思飲食,或咳嗆,或虛煩不寐,舌紅苔少,脈虛數。
病機
熱病後期,高熱雖除,但餘熱留戀氣分,故見身熱多汗,口乾喜飲;熱擾心神,而有心煩或虛煩不寐;熱傷氣陰,故神疲少氣,咽乾唇燥,舌紅苔少,脈虛數;熱病後期,胃氣未復,故口淡無味,不思飲食;餘熱內擾,肺胃氣逆,故欲嘔或咳嗆。本方證病機特點為餘熱未清,留戀肺胃,氣陰兩傷,胃氣不和。
運用
1. 辨證要點:本方為治療熱病後期餘熱未清而氣陰耗傷,胃氣失和的常用方。臨床以身熱多汗、咽乾口渴、神疲少氣、不思飲食、氣逆欲嘔、舌紅苔少、脈虛數為辨證要點。 2. 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中暑、夏季熱、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流脊髓膜炎、肺炎後期、膽道術後嘔吐等屬餘熱未清而氣陰兩傷、胃氣失和者,以及糖尿病的乾渴多飲屬胃熱氣陰兩傷者。 3. 注意事項:本方清涼質潤,如內有痰濕,或陽虛發熱,均應忌用。
方歌
竹葉石膏參麥冬,半夏粳米甘草從, 清補氣津又和胃,餘熱耗傷氣津用。
附注
人參 ( Panax ginseng ) 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 附錄二中。該物種雖可進行貿易,但須受許可證制度管制。
出處
《傷寒論》

竹葉石膏湯方劑組成中草藥

關於我們廣告條款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