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中醫方劑吳茱萸湯

吳茱萸湯

吳茱萸湯方解圖

吳茱萸湯
吳茱萸味辛苦而性熱,歸肝、脾、胃、腎經;溫胃暖肝以祛寒、和胃降逆以止嘔二藥相配,溫降之力尤彰
生薑溫胃散寒,降逆止嘔二藥相配,溫降之力尤彰
人參甘溫,益氣健脾大棗和人參以益脾氣;和生薑以調脾胃
使大棗甘平,調和諸藥大棗和人參以益脾氣;和生薑以調脾胃

吳茱萸湯方劑資訊

名稱
吳茱萸湯
拼音

Wu Zhu Yu Tang

分類

溫裏劑

組成
吳茱萸一升,洗 (9g) 人參三兩 (9g) 生薑六兩,切 (18g) 大棗十二枚,擘 (4枚)
用法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現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溫中補虛,降逆止嘔。
主治
肝胃虛寒,濁陰上逆證。食後泛泛欲嘔,或嘔吐酸水,或乾嘔,或吐清涎冷沫,胸滿脘痛,巔頂頭痛,畏寒肢涼,甚則伴手足逆冷,大便泄瀉,煩躁不寧,舌淡苔白滑,脈沉弦或遲。
病機
本方治證乃肝胃虛寒,濁陰上逆所致。肝胃虛寒,胃失和降,濁陰上逆,故食後泛泛欲吐,或嘔吐酸水,或乾嘔,或吐清涎冷沫。厥陰之脈挾胃屬肝,上行與督脈會於頭頂部。胃中濁陰循肝經上擾於頭,故巔頂頭痛。濁陰阻滯,氣機不利,故胸滿脘痛。肝胃虛寒,陽虛失溫,故畏寒肢冷。脾胃同居中焦,胃病及脾,脾不升清,則大便泄瀉。舌淡苔白滑,脈沉弦而遲等均為虛寒之象。治療當以溫中補虛,降逆止嘔。
運用
1. 辨證要點:本方是治療肝胃虛寒、濁陰上逆的常用方。以食後欲吐,或巔頂頭痛,乾嘔吐涎沫,畏寒肢涼,舌淡苔白滑,脈弦細而遲為辨證要點。 2. 現代運用:本方適用於慢性胃炎、妊娠嘔吐、神經性嘔吐、神經性頭痛、耳源性眩暈等屬肝胃虛寒者。 3. 注意事項:胃熱嘔吐、陰虛嘔吐或肝陽上亢之頭痛禁用本方。
方歌
吳茱萸湯參棗薑,肝胃虛寒此法良, 陽明寒嘔少陰利,厥陰頭痛亦堪嘗。
附注
人參 ( Panax ginseng ) 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 附錄二中。該物種雖可進行貿易,但須受許可證制度管制。
出處
《傷寒論》

吳茱萸湯方劑組成中草藥

關於我們廣告條款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