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湯

芍藥湯方解圖

芍藥湯
黃芩清熱解毒燥濕
黃連清熱解毒燥濕
白芍養血和營,緩急止痛行血則便膿自愈
調和氣血
當歸養血活血行血則便膿自愈
調和氣血
木香行氣導滯調氣則後重自除
調和氣血
檳榔行氣導滯調氣則後重自除
調和氣血
大黃瀉熱導滯,助芩、連清熱燥濕,助歸、芍活血行氣
官桂防苦寒傷陽,助調理氣血,防嘔逆拒藥,體現佐助兼反佐
佐使炙甘草調中和藥,緩急止痛

芍藥湯方劑資訊

名稱
芍藥湯
拼音

Shao Yao Tang

分類

清熱劑

組成
芍藥一兩 (30g) 當歸半兩 (15g) 黃連半兩 (15g) 檳榔 木香 甘草炒,各二錢 (各6g) 大黃三錢 (9g) 黃芩半兩 (15g) 官桂二錢半 (5g)
用法
上藥㕮咀,每服半兩,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後溫服 (現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清腸燥濕,調氣和血。
主治
濕熱痢疾。痢下赤白相兼,腹痛,裏急後重,肛門灼熱,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弦數。
病機
本方所治痢疾是由濕熱積滯壅塞腸中,氣血不和而致。濕熱熏灼大腸,傳導失司,氣血壅滯,腸絡受損,故下痢膿血,赤白相兼;積滯阻結腸中,腑氣通降不利,則腹痛、裏急後重;肛門灼熱,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象弦數等俱為濕熱內蘊之象。針對濕熱積滯壅塞,大腸氣血不和之病機特點,以及腹痛、裏急後重、痢下赤白三大主症,原書立法強調“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即突出行血調氣,並結合清熱燥濕,兼以攻積導滯。
運用
1. 辨證要點:本方為治療大腸濕熱、氣血不和所致痢疾的常用方。臨床以痢下赤白相兼、腹痛、裏急後重、舌苔黃膩為辨證要點。 2. 現代運用: 本方常用於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過敏性結腸炎、急性腸炎等屬大腸濕熱、氣血不和者。 3. 注意事項:痢疾初起有表證,虛寒性下痢者,均應忌用本方。
附方
黃芩湯《傷寒論》黃芩三兩 (9g) 芍藥二兩 (9g) 甘草二兩,炙 (3g) 大棗十二枚 (4枚) 擘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功用:清熱止利,和中止痛。主治:熱瀉熱痢。身熱、口苦、腹痛下利,舌紅苔黃,脈數。
方歌
芍藥湯內用檳黃,芩連歸桂草木香, 重在調氣煎行血,裏急便膿自然康。
附注
木香 ( Aucklandia lappa ) 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 附錄一中。該物種受高度保護,已禁止進行其野生品種的商業性貿易。
出處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芍藥湯方劑組成中草藥

關於我們廣告條款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