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黃湯

易黃湯方解圖

易黃湯
炒山藥補脾益腎,固精止帶補脾益腎,固澀止帶
炒芡實益腎固精止帶補脾益腎,固澀止帶
白果收澀止帶補脾益腎,固澀止帶
黃柏清熱燥濕清熱祛濕,使濕邪有去路
車前子清熱利濕清熱祛濕,使濕邪有去路

易黃湯方劑資訊

名稱
易黃湯
拼音

Yi Huang Tang

分類

固澀劑

組成
山藥炒,一兩 (30g) 芡實炒,一兩 (30g) 黃柏鹽水炒,二錢 (6g) 車前子酒炒 (3g) 白果十枚 (12g),碎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固腎止帶,清熱祛濕。
主治
濕熱帶下。帶下稠粘量多,色黃如濃茶汁,其氣腥穢,舌紅,苔黃膩。
病機
本方證病機為腎虛不固兼濕熱為患。腎與任脈相通,腎虛有熱損及任脈,氣不化津,津液反化為濕,循經下注則見帶下色黃、粘稠量多,其氣腥穢。舌紅苔黃膩皆濕熱之象,治宜固腎止帶,清熱祛濕。
運用
1. 辨證要點:本方為治腎虛濕熱帶下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帶下色黃,其氣腥穢,舌苔黃膩為辨證要點。 2. 現代運用:現代臨床常用本方治療宮頸炎、陰道炎,腎炎蛋白尿等屬腎虛而有濕熱者。
方歌
易黃白果與芡實,車前黃柏加薯蕷, 能消帶下粘稠穢,補腎清熱又祛濕。
出處
《傅青主女科》

易黃湯方劑組成中草藥

關於我們廣告條款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