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中醫方劑苓桂朮甘湯

苓桂朮甘湯

苓桂朮甘湯方解圖

苓桂朮甘湯
茯苓重用,健脾利水,滲濕化飲
既能消除已聚之痰飲,又善平飲邪之上逆
苓、桂相合為溫陽化氣,利水準沖之常用組合
苓、朮相須,為健脾祛濕的常用組合
桂、朮同用,也是溫陽健脾的常用組合
桂枝溫陽化氣,平沖降逆苓、桂相合為溫陽化氣,利水準沖之常用組合
苓、朮相須,為健脾祛濕的常用組合
桂、朮同用,也是溫陽健脾的常用組合
白朮健脾燥濕。體現了治生痰之源以治本之意苓、桂相合為溫陽化氣,利水準沖之常用組合
苓、朮相須,為健脾祛濕的常用組合
桂、朮同用,也是溫陽健脾的常用組合
佐使炙甘草一可合桂枝以辛甘化陽,以襄助溫補中陽之力
二可合白朮益氣健脾,崇土以利制水
三可調和諸藥

苓桂朮甘湯方劑資訊

名稱
苓桂朮甘湯
拼音

Ling Gui Zhu Gan Tang

分類

祛濕劑

組成
茯苓四兩 (12g) 桂枝去皮三兩 (9g) 白朮二兩 (6g) 炙甘草,二兩 (6g)
用法
水煎溫服。
功用
溫陽化飲,健脾利濕。
主治
中陽不足之痰飲。胸脅支滿,目眩心悸,短氣而咳,舌苔白滑,脈弦滑或沉緊。
病機
本方所治痰飲乃中陽素虛,脾失健運,氣化不利,水濕內停所致。蓋脾主中州,職司氣化,為氣機升降之樞紐,若脾陽不足,健運失職,則濕滯而為痰為飲。而痰飲隨氣升降,無處不到,停於胸脅,則見胸脅支滿;阻滯中焦,清陽不升,則見頭暈目眩;上淩心肺,則致心悸、短氣而咳;舌苔白滑,脈沉滑或沉緊皆為痰飲內停之征。仲景云:“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金匱要略》故治當溫陽化飲,健脾利水。
運用
1. 辨證要點:本方為治療中陽不足痰飲病之代表方。臨床應用以胸脅支滿,目眩心悸,舌苔白滑為辨證要點。 2. 現代運用:本方適用於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心源性水腫、慢性腎小球腎炎水腫、梅尼埃病、神經官能症等辨證屬水飲停於中焦者。 3. 使用注意:若飲邪化熱,咳痰粘稠者,非本方所宜。
附方
甘草乾薑茯苓白朮湯 (又名腎著湯)《金匱要略》甘草二兩 (6g) 乾薑四兩 (12g) 茯苓四兩 (12g) 白朮二兩 (6g)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功用:溫脾勝濕。主治:寒濕下侵之腎著。腰部冷痛沉重,但飲食如故,口不渴,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脈沉遲或沉緩。
方歌
苓桂朮甘是經方,中陽不足痰飲猖, 悸眩咳逆胸脅滿,溫陽化飲功效彰。
出處
《金匱要略》

苓桂朮甘湯方劑組成中草藥

關於我們廣告條款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