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方剂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汤方解图

大黄附子汤
附子温里散寒,止寒凝胁腹疼痛温里攻下,各建其功,两者为温下的基本结构
大黄泻下通便,荡涤积滞温里攻下,各建其功,两者为温下的基本结构
细辛温经散寒止痛,助附子温里散寒细辛和附子为治寒邪深伏于阴分的常用配伍

大黄附子汤方剂信息

名称
大黄附子汤
拼音

Da Huang Fu Zi Tang

分类

泻下剂

组成
大黄三两 (9g) 炮附子三枚 (12g) 细辛二两 (3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
寒积里实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弦紧。
病机
本方证的病机为阴寒与积滞互结于肠道成实。阴寒盛于里,阳气失于温通,气血被阻,故见腹痛或胁下偏痛,手足厥冷:寒积阻于肠道,腑气不通,则大便秘结。舌苔白腻,脉弦紧为寒实之佐证。寒积结实于里,治当温里散寒,通便攻积。
释疑
治寒积里实证,方中为何用苦寒之大黄?大黄虽为苦寒之品,但本方仍不失其温下之法。因与大辛大热之附子配伍,且附子之用量大,为《伤寒论》中用量之最,又有细辛为助,大黄之寒性已被制约,取其泻下攻积之功,是 “去性取用” 之配伍。
运用
1. 辨证要点:本方为温下法的代表方,又是治疗冷积便秘实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腻,脉弦紧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睾丸肿痛、胆绞痛、胆囊术后综合征、慢性痢疾以及尿毒症等属寒积里实者。 3. 注意事项:热结里实证忌用。且大黄用量不宜超过附子。
方歌
大黄附子细辛汤,胁下寒凝疝痛方, 冷积内结成实证,温下寒实可复康。
出处
《金匮要略》

大黄附子汤方剂组成中草药

关于我们广告条款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