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方剂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方解图

竹叶石膏汤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清透肺胃余热
除烦止渴
清补并行
竹叶清热除烦,生津清透肺胃余热
除烦止渴
清补并行
人参补气生津补气养阴生津
清补并行
麦冬养阴生津补气养阴生津
清补并行
半夏降逆和胃,配于清热生津药中,去温燥之性而留降逆之用,且有助于输转津液,使人参、麦冬补而不滞
粳米降逆和胃,养胃和中
甘草降逆和胃,养胃和中

竹叶石膏汤方剂信息

名称
竹叶石膏汤
拼音

Zhu Ye Shi Gao Tang

分类

清热剂

组成
竹叶二把 (6g) 石膏一斤 (50g) 半夏半升,洗 (9g) 麦门冬一升,去心 (20g) 人参二两 (6g) 甘草二两, 炙 (6g) 粳米半升 (10g)
用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现代用法:水煎,米熟汤成,温服)。
功用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
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神疲少气,咽干唇燥,不思饮食,或咳呛,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
病机
热病后期,高热虽除,但余热留恋气分,故见身热多汗,口干喜饮;热扰心神,而有心烦或虚烦不寐;热伤气阴,故神疲少气,咽干唇燥,舌红苔少,脉虚数;热病后期,胃气未复,故口淡无味,不思饮食;余热内扰,肺胃气逆,故欲呕或咳呛。本方证病机特点为余热未清,留恋肺胃,气阴两伤,胃气不和。
运用
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热病后期余热未清而气阴耗伤,胃气失和的常用方。临床以身热多汗、咽干口渴、神疲少气、不思饮食、气逆欲呕、舌红苔少、脉虚数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中暑、夏季热、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流脊髓膜炎、肺炎后期、胆道术后呕吐等属余热未清而气阴两伤、胃气失和者,以及糖尿病的干渴多饮属胃热气阴两伤者。 3. 注意事项:本方清凉质润,如内有痰湿,或阳虚发热,均应忌用。
方歌
竹叶石膏参麦冬,半夏粳米甘草从, 清补气津又和胃,余热耗伤气津用。
附注
人参 ( Panax ginseng ) 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附录二中。该物种虽可进行贸易,但须受许可证制度管制。
出处
《伤寒论》

竹叶石膏汤方剂组成中草药

关于我们广告条款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