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汤

芍药汤方解图

芍药汤
黃芩清热解毒燥湿
黄连清热解毒燥湿
白芍养血和营,缓急止痛行血则便脓自愈
调和气血
当归养血活血行血则便脓自愈
调和气血
木香行气导滞调气则后重自除
调和气血
槟榔行气导滞调气则后重自除
调和气血
大黄泻热导滞,助芩、连清热燥湿,助归、芍活血行气
官桂防苦寒伤阳,助调理气血,防呕逆拒药,体现佐助兼反佐
佐使炙甘草调中和药,缓急止痛

芍药汤方剂信息

名称
芍药汤
拼音

Shao Yao Tang

分类

清热剂

组成
芍药一两 (30g) 当归半两 (15g) 黄连半两 (15g) 槟榔 木香 甘草炒,各二钱 (各6g) 大黄三钱 (9g) 黄芩半两 (15g) 官桂二钱半 (5g)
用法
上药㕮咀,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清肠燥湿,调气和血。
主治
湿热痢疾。痢下赤白相兼,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病机
本方所治痢疾是由湿热积滞壅塞肠中,气血不和而致。湿热熏灼大肠,传导失司,气血壅滞,肠络受损,故下痢脓血,赤白相兼;积滞阻结肠中,腑气通降不利,则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象弦数等俱为湿热内蕴之象。针对湿热积滞壅塞,大肠气血不和之病机特点,以及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三大主症,原书立法强调“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即突出行血调气,并结合清热燥湿,兼以攻积导滞。
运用
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大肠湿热、气血不和所致痢疾的常用方。临床以痢下赤白相兼、腹痛、里急后重、舌苔黄腻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过敏性结肠炎、急性肠炎等属大肠湿热、气血不和者。 3. 注意事项:痢疾初起有表证,虚寒性下痢者,均应忌用本方。
附方
黄芩汤《伤寒论》黄芩三两 (9g) 芍药二两 (9g) 甘草二两,炙 (3g) 大枣十二枚 (4枚) 擘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功用:清热止利,和中止痛。主治:热泻热痢。身热、口苦、腹痛下利,舌红苔黄,脉数。
方歌
芍药汤内用槟黄,芩连归桂草木香, 重在调气煎行血,里急便脓自然康。
附注
木香 ( Aucklandia lappa ) 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附录一中。该物种受高度保护,已禁止进行其野生品种的商业性贸易。
出处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芍药汤方剂组成中草药

关于我们广告条款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