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丸

茯苓丸方解圖

茯苓丸
半夏燥濕化痰既消已生之痰,又杜生痰之源
茯苓健脾滲濕既消已生之痰,又杜生痰之源
枳殼理氣寬中,氣順則痰消
朴硝消痰破結與半夏相合,一燥一潤,一辛一鹹,意在消解頑痰,相制為用
與茯苓相伍,可從二便分消結滯之伏痰
薑汁開胃化痰,又制半夏毒性

茯苓丸方劑資訊

名稱
茯苓丸
拼音

Fu Ling Wan

分類

祛痰劑

組成
茯苓一兩 (30g) 枳殼麩炒去瓤,半兩 (15g) 半夏二兩 (60g) 風化朴硝一分 (0.3g)
用法
上四味為末,生薑自然汁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6g),生薑湯下 (現代用法:為末,薑汁糊丸,每服6g,生薑湯或溫開水送下;作湯劑,加生薑水煎去渣,風化硝溶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
燥濕行氣,軟堅化痰。
主治
痰伏中脘,流注經絡證。兩臂痠痛或抽掣,不得上舉,或左右時復轉移,或兩手麻木,或四肢浮腫,舌苔白膩,脈沉細或弦滑。
病機
脾失健運,聚濕生痰。四肢稟氣於脾,若脾失健運,聚濕生痰,停伏中脘,流注四肢,則麻木酸痛、活動受限,甚則抽掣或浮腫。舌苔白膩,脈沉細或弦滑,乃濕痰內阻之征。治宜燥濕行氣,軟堅化痰。
運用
1. 辨證要點:本方主治痰伏中脘,流注經絡之證。臨床應用以兩臂痠痛,舌苔白膩、脈沉細或弦滑為辨證要點。凡屬風濕臂痛者忌用。 2. 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上肢血管性水腫、慢性支氣管炎、頸惟病、前列腺增生症等屬頑痰停伏者。 3. 注意事項:本方化痰力較強,並有瀉下痰結的作用,不可久用,虛人慎用。風濕所致臂痛,亦非本方所宜。
方歌
指迷茯苓君半夏,風硝枳殼薑湯下, 中脘伏痰臂酸痛,氣行痰消痛自罷。
出處
《是齋百—選方》錄自《全生指迷方》

茯苓丸方劑組成中草藥

關於我們廣告條款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