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胃散

清胃散方解图

清胃散
黄连清泻胃火
升麻清热解毒,升阳散火
丹皮凉血养阴,除血中伏火
生地凉血养阴,除血中伏火
当归养血活血,以助消肿止痛
使升麻引药入经

清胃散方剂信息

名称
清胃散
拼音

Qing Wei San

分类

清热剂

组成
生地黄 当归身各三分 (各6g) 牡丹皮半钱 (9g) 黄连六分,夏月倍之 (6g) 升麻一钱 (9g)
用法
上药为细末,都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放冷服之 (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
清胃凉血。
主治
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疼,其齿喜冷恶热,口气热臭,或有面颊发热、口干舌燥,甚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舌红苔黄,脉滑数。
病机
本方证是由胃有积热,火郁血热,循经上攻所致。足阳明胃经循鼻入上齿,分布于耳前、前额并绕口唇;手阳明大肠经上颊贯颊络下齿,胃火血热,循经上攻,则见牙齿疼痛,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甚至牙龈溃烂。牙齿因热而痛,得冷则痛减,遇热则痛剧,因而喜冷恶热;足阳明胃经循发际上额颅,故牙痛延及额颅面颊发热,牙痛牵引头痛。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火炽盛,伤及血络,故见牙宣出血;舌红苔黄,脉滑而数为胃火炽盛之征。本方证病机特点是胃火血热,循经上攻。
运用
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胃火血热所致牙痛、牙宣诸症的常用方。临床以牙痛牵引头疼、其齿喜冷恶热、口气热臭、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口腔炎、牙周炎、三叉神经痛、痤疮等属胃火血热,循经上攻者。 3. 注意事项:牙痛属风寒及肾虚火炎者不宜。
附方
泻黄散《小儿药证直诀》(又名泻脾散) 藿香叶七钱 (21g) 山栀仁一钱 (3g) 石膏五钱 (15g) 甘草三两 (90g) 防风四两,去芦,切,焙 (120g) 上药锉,同蜜、酒微炒香,为细末。每服一至二钱 (3~6g),水一盏,煎至五分,温服清汁,无时。功用:泻脾胃伏火。主治:脾胃伏火证。口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脾热弄舌等。
方歌
清胃散中当归连,生地丹皮升麻全, 或加石膏泻胃火,能消牙痛与牙宣。
出处
《脾胃论》

清胃散方剂组成中草药

关于我们广告条款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