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方剂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汤方解图

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
黄芩苦寒泻火,燥湿清热
栀子苦寒泻火,燥湿清热
木通清热泻火利湿
泽泻清热泻火利湿
车前子清热泻火利湿
当归补血养肝,防苦燥伤阴
生地补血养肝,防苦燥伤阴
使柴胡疏达肝气,引药归经
使甘草调和诸药

龙胆泻肝汤方剂信息

名称
龙胆泻肝汤
拼音

Long Dan Xie Gan Tang

分类

清热剂

组成
龙胆草酒炒 (6g) 黄芩炒 (9g) 栀子酒炒 (9g) 泽泻 (12g) 木通 (6g) 车前子 (9g,包煎) 当归酒洗 (6g) 生地黄酒炒 (12g) 柴胡 (12g) 甘草生用 (6g) (原书未着用量)
用法
水煎服,亦可制成丸剂,每服6~9g,日2次,温开水送下。
功用
清泄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主治
1. 肝胆实火上炎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病机
本方所治之证,是由肝胆实火上炎或肝胆湿热循经下注所致。足厥阴肝经绕阴器,布胁肋,连目系,入巅顶;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内眦,布耳前后入耳中,一支入股中,绕阴部,另一支布胁肋。肝胆之火循经上炎则头部、耳目做痛,或听力失聪,旁及两胁则胁痛且口苦;湿热循经下注则为阴部肿痒、潮湿有汗,男子阳痿,妇女带下黄臭;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数有力皆为火盛及湿热之象。本方证病机特点是肝胆实火上炎或肝经湿热下注,肝胆气机不舒。立法组方既要清泄肝胆实火,又要清利肝经湿热,并需疏畅肝胆气机。
释疑
龙胆泻肝汤主治肝经湿热,为何还用当归生地柔润之品?本方主治肝胆实火上炎或肝经湿热下注,立法组方既要清泄肝胆实火,又要清利肝经湿热,并需疏畅肝胆气机。使用当归生地的理由有二:一是方中大量苦燥之品,容易伤及肝阴;二是肝体阴用阳,阴血为本。配伍当归生地补养阴血,以强肝体,防止苦燥药物损伤肝阴。
运用
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肝胆实火上炎、肝经湿热下注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口苦溺赤、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或滑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顽固性偏头痛、头部湿疹、高血压、急性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外耳道疖肿、鼻炎等辨证属肝胆实火上炎者;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带状疱疹、急性乳腺炎、阳痿等辨证属肝胆湿热蕴结;泌尿生殖系炎症、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外阴炎、睾丸炎、腹股沟淋巴腺炎、急性盆腔炎、白塞氏病等辨证属肝经湿热下注者。 3. 注意事项:方中药多苦寒,易伤脾胃,故对脾胃虚寒和阴虚阳亢之证,皆非所宜。
附方
1. 泻青丸《小儿药证直诀》当归去芦头,切,焙 龙脑 (即龙胆草) 川芎 山栀子仁 川大黄湿纸裹煨 羌活 防风去芦头,切,焙,各等分 (各3g) 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 (1.5g),每服半丸至一丸,竹叶煎汤,同砂糖,温开水化下。功用:清肝泻火。主治:肝经火郁证。目赤肿痛,烦躁易怒,不能安卧,尿赤便秘,脉洪实,以及小儿急惊,热盛抽搐等。
方歌
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 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
出处
《医方集解》

龙胆泻肝汤方剂组成中草药

关于我们广告条款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