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方剂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方解图

苓桂术甘汤
茯苓重用,健脾利水,渗湿化饮
既能消除已聚之痰饮,又善平饮邪之上逆
苓、桂相合为温阳化气,利水平冲之常用组合
苓、术相须,为健脾祛湿的常用组合
桂、术同用,也是温阳健脾的常用组合
桂枝温阳化气,平冲降逆苓、桂相合为温阳化气,利水平冲之常用组合
苓、术相须,为健脾祛湿的常用组合
桂、术同用,也是温阳健脾的常用组合
白术健脾燥湿。体现了治生痰之源以治本之意苓、桂相合为温阳化气,利水平冲之常用组合
苓、术相须,为健脾祛湿的常用组合
桂、术同用,也是温阳健脾的常用组合
佐使炙甘草一可合桂枝以辛甘化阳,以襄助温补中阳之力
二可合白术益气健脾,崇土以利制水
三可调和诸药

苓桂术甘汤方剂信息

名称
苓桂术甘汤
拼音

Ling Gui Zhu Gan Tang

分类

祛湿剂

组成
茯苓四两 (12g) 桂枝去皮三两 (9g) 白术二两 (6g) 炙甘草,二两 (6g)
用法
水煎温服。
功用
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主治
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病机
本方所治痰饮乃中阳素虚,脾失健运,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所致。盖脾主中州,职司气化,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若脾阳不足,健运失职,则湿滞而为痰为饮。而痰饮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停于胸胁,则见胸胁支满;阻滞中焦,清阳不升,则见头晕目眩;上凌心肺,则致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沉滑或沉紧皆为痰饮内停之征。仲景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金匮要略》故治当温阳化饮,健脾利水。
运用
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中阳不足痰饮病之代表方。临床应用以胸胁支满,目眩心悸,舌苔白滑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梅尼埃病、神经官能症等辨证属水饮停于中焦者。 3. 使用注意:若饮邪化热,咳痰粘稠者,非本方所宜。
附方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又名肾着汤)《金匮要略》甘草二两 (6g) 干姜四两 (12g) 茯苓四两 (12g) 白术二两 (6g)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功用:温脾胜湿。主治:寒湿下侵之肾着。腰部冷痛沉重,但饮食如故,口不渴,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缓。
方歌
苓桂术甘是经方,中阳不足痰饮猖, 悸眩咳逆胸胁满,温阳化饮功效彰。
出处
《金匮要略》

苓桂术甘汤方剂组成中草药

关于我们广告条款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