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子

川楝子
名稱
川楝子
拼音
Chuanlianzi
英文名
Szechwan Chinaberry Fruit
拉丁名
Toosendan Fructus
分類
果實及種子類

川楝子更多資訊

產地
主產四川、甘肅、湖北、貴州和雲南等地。
性狀
果實類球形,直徑2~3cm。表面金黃色至棕黃色,微有光澤,具深棕色小點。頂端有花柱殘基,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質,與果肉間常成空隙,果肉鬆軟,淡黃色,遇水潤濕顯粘性。果核球形或卵圓形,質堅硬,兩端平截,有6~8條縱棱,內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長圓形的種子1粒。氣特異,味酸、苦。
品質
以個大、飽滿、外皮金黃色、果肉黃白色者為佳。
性味
苦,寒,有小毒。
功效
舒肝行氣止痛,驅蟲。用於胸脅、脘腹脹痛,疝痛,蟲積腹痛。
來源
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的乾燥成熟果實。

川楝子組成的中藥方劑

鎮肝熄風湯

鎮肝熄風湯

功用:鎮肝熄風,滋陰潛陽。
主治:類中風。頭目眩暈,目脹耳鳴,腦部熱痛,面色如醉,心中煩熱;或時常噫氣;或肢體漸覺不利,口眼漸形歪斜;甚或眩暈顛仆,昏不知人,移時始醒,或醒後不能復元,脈弦長有力。
天臺烏藥散

天臺烏藥散

功用:行氣疏肝,散寒止痛。
主治:肝經寒凝氣滯之小腸疝氣。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墜腫脹,或少腹疼痛,舌淡苔白,脈沉遲或弦。亦治婦女痛經,瘕聚等屬寒凝氣滯者。
一貫煎

一貫煎

功用:滋陰疏肝。
主治:肝腎陰虛,肝氣鬱滯證。胸脘脅痛,吞酸吐苦,咽乾口燥,舌紅少津,脈細弱或虛弦。亦治疝氣瘕聚。
關於我們廣告條款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