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中醫方劑天臺烏藥散

天臺烏藥散

天臺烏藥散方解圖

天臺烏藥散
烏藥行氣疏肝,散寒止痛
青皮行氣散結,祛寒止痛,以助烏藥行氣散寒止痛之力
小茴香行氣散結,祛寒止痛,以助烏藥行氣散寒止痛之力
高良薑行氣散結,祛寒止痛,以助烏藥行氣散寒止痛之力
木香行氣散結,祛寒止痛,以助烏藥行氣散寒止痛之力
檳榔直達下焦,行氣化滯而破堅
川楝子雖苦寒,但與辛熱之巴豆同炒後去巴豆,既可減其寒涼之性,又能增其行氣散結之力

天臺烏藥散方劑資訊

名稱
天臺烏藥散
拼音

Tian Tai Wu Yao San

分類

理氣劑

組成
天臺烏藥 木香 小茴香微炒 青皮湯浸,去白,焙 高良薑炒,各半兩 (各15g) 檳榔銼,二個 (9g) 川楝子十個 (12g) 巴豆七十粒 (12g)
用法
上八味,先將巴豆微打破,同川楝子用麩炒黑,去巴豆及麩皮不用,合餘藥共研為末,和勻,每服一錢 (3g),溫酒送下 (現代用法:巴豆與川楝子同炒黑,去巴豆,水煎取汁,沖入適量黃酒服)。
功用
行氣疏肝,散寒止痛。
主治
肝經寒凝氣滯之小腸疝氣。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墜腫脹,或少腹疼痛,舌淡苔白,脈沉遲或弦。亦治婦女痛經,瘕聚等屬寒凝氣滯者。
病機
足厥陰肝經抵於少腹,絡於陰器,若寒客肝脈,氣機阻滯,可見少腹疼痛,痛引睾丸,偏墜腫脹,發為小腸疝氣,故有 “諸疝皆歸肝經”《儒門事親》之說。本方證病機特點是寒凝肝脈,氣機阻滯,故立法組方宜行氣疏肝,散寒止痛,即張景嶽所謂 “治疝必先治氣”《景嶽全書》之義。
運用
1. 辨證要點:本方是治療肝經寒凝氣滯所致疝痛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少腹痛引睾丸,舌淡苔白,脈沉弦為辨證要點。 2. 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腹股溝疝、睾丸炎、附睾炎、胃腸功能紊亂、腸痙攣和痛經等,辨證屬肝經寒凝氣滯者。 3. 注意事項:本方藥性溫散,疝痛屬肝腎陰虛氣滯或兼有內熱者,不宜使用。
附方
1. 四磨湯《濟生方》人參 (6g) 檳榔 (9g) 沉香 (6g) 天臺烏藥 (6g) 四味各濃磨水,和作七分盞,煎三、五沸,放溫服 (現代用法:作湯劑,水煎服)。功用:行氣降逆,寬胸散結。主治:七情所傷,肝氣鬱結證。胸膈煩悶,上氣喘急,心下痞滿,不思飲食,苔白脈弦。
方歌
天臺烏藥木茴香,巴豆制楝青檳薑, 行氣疏肝且暖下,寒疝腹痛是良方。
附注
木香 ( Aucklandia lappa ) 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 附錄一中。該物種受高度保護,已禁止進行其野生品種的商業性貿易。
出處
《聖濟總錄》

天臺烏藥散方劑組成中草藥

關於我們廣告條款隱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