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汤

温经汤方解图

温经汤
吴茱萸散寒止痛温经散寒的常用药对
桂枝温通经脉温经散寒的常用药对
当归活血祛瘀,养血调经活血养血调经的常用配伍
川芎活血祛瘀,养血调经活血养血调经的常用配伍
丹皮既助诸药活血散瘀,又能清血分虚热活血养血调经的常用配伍
阿胶养血止血,滋阴润燥养血调肝,滋阴润燥的常用配伍
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养血调肝,滋阴润燥的常用配伍
麦冬养阴清热养血调肝,滋阴润燥的常用配伍
人参益气健脾,以资生化之源益气健脾,和胃安中的常用配伍
甘草益气健脾,以资生化之源益气健脾,和胃安中的常用配伍
半夏通降胃气,和胃安中、散结益气健脾,和胃安中的常用配伍
生姜温胃以助生化益气健脾,和胃安中的常用配伍
使甘草调和诸药

温经汤方剂信息

名称
温经汤
拼音

Xiao Qing Long Tang

分类

理血剂

组成
吴茱萸三两 (9g) 当归二两 (6g) 芍药二两 (6g) 川芎二两 (6g) 人参二两 (6g) 桂枝二两 (6g) 阿胶二两 (6g) 牡丹皮去心,二两 (6g) 生姜二两 (6g) 甘草二两 (6g) 半夏半升 (6g) 麦冬去心,一升 (9g)
用法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阿胶烊冲)。
功用
温经散寒,祛瘀养血。
主治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漏下不止,或血色黯而有块,淋漓不畅,月经不调,超前延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少腹里急,腹满。舌质黯红,脉细而涩。亦治妇人宫冷,久不受孕。
病机
本方证因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所致。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脉皆起于胞宫,循行于少腹,与经、产关系密切。冲任虚寒,血凝气滞,故少腹里急,腹满,月经不调,或久不受孕;若瘀血阻滞,血不循经,或冲任不固,则月经先期,或一月再行,甚或崩中漏下;若寒凝血瘀,脉经不畅,则月经后期,甚或经停不至;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不能濡润,故唇口干燥;至于傍晚发热、手心烦热为阴血耗损,虚热内生之象。本方证虽属瘀、寒、虚、热错杂,然以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为主,治当温经散寒,祛瘀养血,兼清虚热之法。
运用
1. 辨证要点:本方为妇科调经的常用方,主要用于冲任虚寒而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不孕等。临床应用以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经血夹有瘀块,时有烦热,舌质黯红,脉细涩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痛经、不孕症等属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者。 3. 注意事项:月经不调属实热或无瘀血内阻者忌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之品。
附方
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当归 川芎 肉桂 莪术醋炒 牡丹皮各五分 (各6g) 人参 牛膝 甘草各七分 (各9g) 水煎服。功用:温经补虚,化瘀止痛。主治:血海虚寒,血气凝滞证。月经不调,脐腹作痛,其脉沉紧。
方歌
温经汤用桂萸芎,归芍丹皮姜夏冬, 参草阿胶调气血,暖宫祛瘀在温通。
附注
人参 ( Panax ginseng ) 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附录二中。该物种虽可进行贸易,但须受许可证制度管制。
出处
《金匮要略》

温经汤方剂组成中草药

关于我们广告条款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