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方剂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方解图

六味地黄丸
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三补,补肾肝脾三阴
山茱萸补养肝肾,固敛精气三补,补肾肝脾三阴
山药补益脾阴,固精健脾三补,补肾肝脾三阴
泽泻利湿泄浊三泻,泻虚火湿浊
牡丹皮清泄虚热三泻,泻虚火湿浊
茯苓淡渗脾湿三泻,泻虚火湿浊

六味地黄丸方剂信息

名称
六味地黄丸
拼音

Liu Wei Di Huang Wan

分类

补益剂

组成
熟地黄八钱 (24g) 山萸肉 干山药各四钱 (各12g) 泽泻 牡丹皮 茯苓去皮,各三钱 (各9g)
用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丸 (现代用法:亦可水煎服)。
功用
滋补肝肾。
主治
肝肾阴虚证。腰膝痠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沥,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病机
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肝为藏血之脏,精血互可转化,肝肾阴血不足又常可相互影响。腰为肾之府,膝为筋之府,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肾阴不足则骨髓不充,故腰膝痠软无力,牙齿动摇;脑为髓海,肾阴不足,不能生髓充脑,肝血不足,不能上荣头目,故头晕目眩;肾开窍于耳,肾阴不足,精不上承,或虚热上扰清窍,故耳鸣耳聋;肾藏精,为封藏之本,肾阴虚则相火内扰精室,故遗精;阴虚生内热,甚者虚火上炎,故骨蒸潮热,消渴,盗汗,小便淋沥,舌红少苔,脉沉细数;小儿囟门不合,是肾虚生骨迟缓所致。治宜滋补肝肾为主,适当配伍清虚热泻湿浊之品。
运用
1. 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肝肾阴虚证的基础方。以腰膝痠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病、糖尿病、肺结核、肾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中心性视网膜炎及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等属肝肾阴虚者。 3. 注意事项:脾虚泄泻者慎用。
附方
1. 知柏地黄丸《医方考》(又名六味地黄丸加黄柏知母方) 即六味地黄丸加知母盐炒 黄柏盐炒各二钱 (各6g)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 子大,每服二钱 (6g),温开水送下。功用:滋阴降火。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证。头目昏眩,耳鸣耳聋,虚火牙痛,五心烦热,腰膝痠痛,血淋尿痛,遗精梦泄,骨蒸潮热盗汗,颧红,咽干口噪,舌质红,脉细数。
方歌
六味地黄益肾肝,山药丹泽萸苓掺, 更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可煎餐, 养阴明目加杞菊,滋阴都气五味研, 肺肾两调金水生,麦冬加入长寿丸, 再入磁柴可潜阳,耳鸣耳聋俱可安。
出处
《小儿药证直诀》

六味地黄丸方剂组成中草药

关于我们广告条款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