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气丸

肾气丸方解图

肾气丸
附子补火助阳温命门真火,令阳气得旺气化得复
桂枝温通阳气温命门真火,令阳气得旺气化得复
干地黄滋阴补肾补阴与补阳结合,寓阴中求阳
山茱萸补养肝肾,固敛精气补阴与补阳结合,寓阴中求阳
山药补益脾阴,固精健脾补阴与补阳结合,寓阴中求阳
泽泻利湿泄浊合桂枝利水消肿
茯苓淡渗脾湿合桂枝利水消肿
牡丹皮清泄虚热合桂枝调血分之滞

肾气丸方剂信息

名称
肾气丸
拼音

Shen Qi Wan

分类

补益剂

组成
干地黄八两 (240g) 薯蓣 (即山药) 山茱萸各四两 (各120g) 泽泻 茯苓 牡丹皮各三两 (各90g) 桂枝 附子炮各一两 (各30g)
用法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十五丸 (6g),日再服。
功用
补肾助阳。
主治
肾阳不足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病机
本方治证皆由肾阳虚,命门之火不足所致。腰为肾府,肾为先天之本,内寓命门真火,为人体阳气之根,命门火衰,温化失常,百病丛生。肾阳不足,不能温养下焦,故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肾阳虚弱,不能化气利水,水停于内,则小便不利,少腹拘急,甚或转胞;肾阳亏虚不能蒸化水液,水液直趋下焦,津不上承,故消渴,小便反多;肾主水,肾阳虚弱,气化失常,水液失调,留滞为患,可发为水肿、痰饮、脚气等。病症虽多,病机均为肾阳亏虚,命火不足,所以异病同治,治宜补肾助阳为法,即王冰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理。
运用
1. 辨证要点:本方为补肾助阳的常用方。以腰痛脚软、小便不利或反多、舌淡而胖、脉虚弱而尺部沉细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慢性肾炎、糖尿病、醛固酮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神经衰弱、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支气管哮喘、更年期综合征等属肾阳不足者。 3. 注意事项:若咽干口燥、舌红少苔,属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者,不宜应用。此外,肾阳虚而小便正常者,为纯虚无邪、气化不滞,不宜用本方。
附方
1. 加味肾气丸《济生方》附子炮,二个 (15g) 白茯苓去皮 泽泻 山茱萸取肉 山药炒 车前子酒蒸 牡丹皮去木,各一两 (各30g) 官桂不见火 川牛膝去芦,酒浸 熟地黄各半两 (各15g)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大,每服七十丸 (9g),空心米饮送下。功用:温肾化气,利水消肿。主治:肾 (阳) 虚水肿。腰重脚肿,小便不利。
方歌
金匮肾气治肾虚,地黄淮药及山萸, 丹皮苓泽加桂附,水中生火在温熙。
出处
《外科证治全生集》

肾气丸方剂组成中草药

关于我们广告条款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