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方剂羚角钩藤汤

羚角钩藤汤

羚角钩藤汤方解图

羚角钩藤汤
使甘草清热解毒,和中调药
羚羊角清热凉肝,熄风止痉凉肝熄风,标本兼治
凉肝熄风的基本结构
钩藤清热平肝,熄风解痉凉肝熄风,标本兼治
凉肝熄风的基本结构
桑叶清热平肝,以助凉肝熄风
菊花清热平肝,以助凉肝熄风
鲜生地凉血滋阴滋阴增液,柔肝舒筋,以助熄风
白芍养阴泄热,柔肝舒筋滋阴增液,柔肝舒筋,以助熄风
贝母清热化痰
竹茹清热化痰
茯神木平肝宁心安神
佐使甘草缓拘急,和诸药合白芍酸甘化阴,舒筋缓急
养阴舒筋的基本结构

羚角钩藤汤方剂信息

名称
羚角钩藤汤
拼音

Ling Jiao Gou Teng Tang

分类

治风剂

组成
羚角片 钱半 (4.5g),先煎 霜桑叶 二钱 (6g) 京贝母 四钱,去心 (12g) 鲜生地 五钱 (15g) 双钩藤 三钱 (9g),后入 滁菊花 三钱 (9g) 茯神木三钱 (9g) 生白芍 三钱 (9g) 生甘草 八分 (2.4g) 淡竹茹 五钱,鲜刮 (15g),与羚羊角先煎代水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主治
热盛动风证。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
病机
本方所治之证,为温热病邪内传厥阴,肝经热盛,热极动风所致。肝经热盛,故高热不退;热盛动风,风火相煽,且热盛灼津耗液,筋脉失养,故手足抽搐,发为痉厥。邪热灼津炼液为痰,痰热内扰心神,则烦闷躁扰,甚则神昏;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为肝经热盛阴伤之象。治宜清热凉肝熄风为主,佐以养阴增液舒筋为法。
运用
1. 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肝经热盛动风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高热烦躁,手足抽搐,舌绛而干,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乙脑以及妊娠子痫、高血压所致的头痛、眩晕、抽搐等属肝经热盛、热极动风,或肝热风阳上逆者。 3. 注意事项:温病后期,热势已衰,阴液大亏,虚风内动者,不宜用。
附方
钩藤饮《医宗金鉴》人参 (3g) 全蝎 去毒 (1g) 羚羊角 (0.5g) 天麻 (6g) 甘草 炙 (1.5g) 钩藤钩 (9g) 水煎服。功用:清热熄风,益气解痉。主治:小儿天钓。壮热惊悸,牙关紧闭,手足抽搐,头目仰视等。
方歌
羚角钩藤菊花桑,地芍贝茹伏草襄, 凉肝熄风又养阴,肝热生风急煎尝。
附注
赛加羚羊 ( Saiga tatarica )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被列为极危物种。另外,它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附录二中。该物种不能进行商业目的野生标本贸易。
出处
《通俗伤寒论》

羚角钩藤汤方剂组成中草药

关于我们广告条款隐私政策